◎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一册图形折叠变换问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如下图所示,∠ADB=45°,BD=l,把△ABD沿着直线AD折叠过去,点B落在B′的位置上,标出B′的位置,则BB′的长等于(    )。
  • 如下图所示,折叠矩形纸片ABCD折出折痕(对角线BD),再折叠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若AB=2,BC=1。则AG=(    )。
  • 如下图所示,将矩形ABCD沿着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cm2
  • 如下图所示,把正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对折,使点A落在的中点A′,若BC=5,则折痕在△ABC 内的部分DE长为(    )。
  • 正方形ABCD边长为2,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出发,沿A-B-C-E运动,若点P经过的路程为x,当△APE∽△AED时,x的值为(    )。
  • 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BC′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 如图,⊙O的半径为1,圆心O在正三角形AB边上沿图示方向移动,当⊙O移到与AC边相切时,OA=(    )。
  • 把矩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ACB=30°,则∠DOC的大小是(    )。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一册图形折叠变换问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已知如下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DC⊥BC,沿对角线BD折叠,点A恰好落在DC上,记为A′。若AD=4,BC=6,则A'B=(    )。
  • 如下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B,CM是斜边AB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等于(    )度。
  • 如下图所示,矩形ABCD的长AD=9cm,宽AB=3cm,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的长和折痕EF的长分别为
    [     ]
    A.4cm,cm
    B.5cm,cm
    C.4cm,2cm
    D.5cm,2cm
  • 将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新的图象的表达式是
    [     ]
    A.y=x2+2
    B.y=(x-2)2+2
    C.y=(x+2)2+2
    D.y=2(x-2)2
  • 如下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 如下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若将矩形折叠,使点B和点D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
    [     ]
    A.cm
    B.cm
    C.5cm
    D.6cm
  • 将矩形ABCD纸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如上图B ),若AB=,则折痕AE的长为
    [     ]
    A.
    B.
    C.2
    D.
  • 如下图中△BDC′是将矩形纸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 共有全等三角形
    [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一册图形折叠变换问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下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     ]
    A.
    B.
    C.
    D.
  • 如图,∠ABC=90°,O为射线BC上一点,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O,当射线BA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O相切时,射线BA应转的角度是
    [     ]
    A.60°
    B.120°
    C.60°或120°
    D.30°
  •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求∠1、∠2的度数。
  • 如图,△ABC中,∠ACB=90°,AC=BC=1,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α(0°<α<90°)得到△A1B1C,连接BB1,设CB1交AB于D,AlB1分别交AB、AC于E、F。
    (1)在图中不再添加其它任何线段的情况下,请你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ABC与△A1B1C全等除外);
    (2)当△BB1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
    (3)当α=60°时,求BD的长。
  • 如下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AB=3,BC=4,将矩形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
    (1)作出折痕EF,并写出作法(E点在BC边上,F点在AD边上);
    (2)折叠后点D落在D′上,求此时B、D之间的距离。
  •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45°,翻折梯形ABCD,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分别交边AB、BC于点F、E,若AD=2,BC=8。
    (1)求BE的长;
    (2)求∠CDE的正切值。
  • 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
    (1)如果M为CD边的中点,计算DE:EM;
    (2)如果M为CD边上的任意一点,设AB=2a,问△CMG的周长是否有与点M的位置关系?若有关,请把△CMG的周长用含DM的长x的代数式表示。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 已知∠AOB=9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C重合,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OA、OB(或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D、E。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易证:OD+OE=OC。当三角板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在图2、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 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得Rt△AB′E,如图2;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3;
    利用展开图4探究:
    (1)△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