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直角坐标系中的相似变换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且相似比为2,则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    )。
  • 如图,△ABC缩小后得到△A'B'C' ,则△ABC与△A'B'C'的位似比为(    )。
  • 如图,表示△AOB以点O为位似中心扩大到△OCD ,各点坐标分别为A(1,2),B(3,0),D(4,0),则点C的坐标为(    )。
  • 如图,小“鱼”与大“鱼”是位似图形,如果小“鱼” 上一个“顶点”的坐标为(a,b),那么大“鱼”上对应“顶点”的坐标为
    [     ]
    A.(-a,-2b)
    B.(-2a,-b)
    C.(-2a,-2b)
    D.(-2b,-2a)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案如图所示,若将六个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连接各点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  
    [     ]
    A.相同    
    B.横向缩短一半  
    C.横向拉长2 倍    
    D.纵向拉长2 倍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直角坐标系中的相似变换的第二部分试题
  • 已知,如图,点E(-4,2),F(-1,-1),以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

    [     ]

    A.(2,-1)或(-2,1)
    B.(8,-4)或(-8,4)
    C.(2,-1)
    D.(8,-4)
  • 如图,在边长均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纸中,△OAB的顶点O,A,B均在格点上,且O是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在x 轴上。  
    (1)以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使得放大后的△OA1B1与△OAB对应线段的比为2:1,画出△OA1B1。(所画△OA1B1与△OAB在原点两侧)  
    (2)求出线段A1B1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 如图,△AOB与△A'OB' 位似,则AB :A'B'=(    ) ,S△AOB :S△A'OB'=(    )。
  • 如图,将△ABC的三边分别扩大一倍得到△A1B1C1(顶点均在格点上),它们是以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P点的坐标是
    [     ]
    A.(-4,-3)
    B.(-3,-3)
    C.(-4,-4)
    D.(-3,-4)
  • 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边OA在轴上,边OC在轴上,若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关于点O 位似,且矩形OA1B1C1的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则点B1的坐标是

    [     ]

    A.(3,2)
    B.(-2,-3)
    C.(2,3)或(-2,-3)
    D.(3,2)或(-3,-2)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直角坐标系中的相似变换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个图形上各点的横纵坐标都变成原来的连接各点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
    A.完全没有变化
    B.扩大成原来的2倍
    C.面积缩小为原来的
    D.关于纵轴成轴对称
  • 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个图案的各点的坐标作如下变化,其中属于位似变换的是
    [     ]
    A.将各点纵坐标乘以,横坐标不变  
    B.将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2  
    C.将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3倍  
    D.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2)、B(6,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缩小,则过A点对应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 如图,在12×12的正方形网格中,△TAB的顶点坐标分别为T(1,1),A(2,3),B(4,2)。
    (1)以T(1,1)为相似中心,按比例尺(TA' :TA)  3:1 在位似中心的右侧将△TAB 放大为△TA'B' ,放大后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画出△TA'B' 并写出点A' 、B' 的坐   标;
    (2)在(1)中,若C(a,b)为线段AB上任一点,写出变化后点C的对应点C' 的坐标。
  • 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有A、B、C三点。  
    (1)请你以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4,-2),则C点的坐标是______;
    (2)连接AB、BC、CA,先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 :2 在y 轴左侧画出△ABC缩小后的△A'B'C' ,再写出点C 对应点C' 的坐标。
  •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   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  
    (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并写出点B2的坐标;  
    (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在A点异侧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 :2 ,画出△AB3C3,并写出点B3的坐标。
  • 如图,在对Rt△OAB依次进行位似、轴对称和平移变换后得到Rt△O′A′B′。
    (1)在坐标纸上画出这几次变换相应的图形;
    (2)设P(x,y)为△OAB边上任一点,依次写出这几次变换后点P对应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