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 相似》同步学习检测题(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如图,已知AB∥CD∥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 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①∠B=∠ACD;②∠ADC=∠ACB;③;④AC2=ADAB.其中单独能够判定△ABC∽△ACD的个数为
    [     ]
    A.1
    B.2
    C.3
    D.4
  • 如图,在5 ×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 已知△ABC∽△DEF,且AB:DE=1:2,则△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     ]
    A.1:2
    B.1:4
    C.2:1
    D.4:1
  • 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     ]
    A.1:4
    B.1:2
    C.2:1
    D.1:
  •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那么x的值
    [     ]
    A.只有1个
    B.可以有2个
    C.有2个以上,但有限
    D.有无数个
  •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
    (2)AB边上的高为
    (3)△CDE∽△CAB;
    (4)△CDE的面积与△CAB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连接OM、ON、M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
    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
    C.四边形AMON和四边形ABCD都是位似图形
    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
  • 小明在一次军事夏令营活动中,进行打靶训练,在用枪瞄准目标点B时,要使眼睛O,准星A,目标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在射击时,小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若OA=0.2米,OB=40米,AA′=0.0015米,则小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目标点B的长度BB′为
    [     ]
    A.3米
    B.0.3米
    C.0.03米
    D.0.2米
  • 如图,在△ABC中,∠C=90 °,∠B=60 °,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CD=2,DE=1,则BC的长为
    [     ]
    A.2
    B.
    C.2
    D.4
  • 如图,在长为8cm、宽为4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矩形的面积是
    [     ]
    A.2cm2
    B.4cm2
    C.8cm2
    D.16cm2
  • 在△ABC中,AB=12,AC=10,BC=9,AD是BC边上的高.将△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F的周长为
    [     ]
    A.9.5
    B.10.5
    C.11
    D.15.5
◎ 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 相似》同步学习检测题(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记所得的像是△A′B′C.设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横坐标是
    [     ]
    A.
    B.
    C.
    D.
  • 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     ]
    A.
    B.
    C.
    D.
  • 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如果△ABC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
    A.8,3
    B.8,6
    C.4,3
    D.4,6
  • 如图,小东用长为3.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m,与旗杆相距22m,则旗杆的高为
    [     ]
    A.12m
    B.10m
    C.8m
    D.7m
  • 如图,△ABC中,CD⊥AB于D,一定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个数是
    ①∠1=∠A;②;③∠B+∠2=90°;④BC:AC:AB=3:4:5;⑤ACBD=ADCD.
    [     ]
    A.1
    B.2
    C.3
    D.4
  • 如图,将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板A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得△A′OB′.已知∠AOB=30 °,∠B=90 °,AB=1,则B′点的坐标为
    [     ]
    A.(
    B.(
    C.(
    D.(
  • 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
    A.4cm
    B.6cm
    C.8cm
    D.10cm
  • 若一个图形的面积为2,那么将与它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放大为原来的两倍后的图形面积为
    [     ]
    A.8
    B.6
    C.4
    D.2
  • 如图,丁轩同学在晚上由路灯AC走向路灯BD,当他走到点P时,发现身后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C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20m到达Q点时,发现身前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D的底部,已知丁轩同学的身高是1.5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m,则两路灯之间的距离是
    [     ]
    A.24m
    B.25m
    C.28m
    D.30m
  • 如图,在等边△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且DE⊥AC,EF⊥AB,FD⊥BC,则△DEF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
    [     ]
    A.1:3
    B.2:3
    C.:2
    D.:3
  • 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15cm,底边上的高长22.5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     ]
    A.第4张
    B.第5张
    C.第6张
    D.第7张
  • 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AF⊥DE于点O,则等于
    [     ]
    A.
    B.
    C.
    D.
◎ 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 相似》同步学习检测题(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图,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S△ADE:S△ABC=
    [     ]
    A.1:2
    B.1:3
    C.1:4
    D.2:3
  • 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O的切线,点C在⊙O上,BC∥OD,AB=2,OD=3,则BC的长为
    [     ]
    A.
    B.
    C.
    D.
  • 如图,在Rt△ABC中,∠ACB=90 °,BC=3,AC=4,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CE的长为
    [     ]
    A.
    B.
    C.
    D.2
  • 如图所示,已知点E、F分别是△ABC中AC、AB边的中点,BE、CF相交于点G,FG=2,则CF的长为
    [     ]
    A.4
    B.4.5
    C.5
    D.6
  •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CD⊥AB,DE∥BC,则图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 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A.
    B.
    C.
    D.
  • 如图,在△ABC中,已知DE∥BC,AD=4,DB=8,DE=3.
    (1)求的值;
    (2)求BC的长.
  • 如图,△ABC内接于⊙O,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AE是⊙O的直径,连接BE,△ABE与△ADC相似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AB上的点O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点E,与AC切于点D.
    (1)求证:BC=CD;
    (2)求证:∠ADE=∠ABD;
    (3)设AD=2,AE=1,求⊙O直径的长.
  • 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
  • 如图,半圆的直径AB=10,点C在半圆上,BC=6.
    (1)求弦AC的长;
    (2)若P为AB的中点,PE⊥AB交AC于点E,求PE的长.
  • 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
    (1)证明:Rt△ABM∽Rt△MCN;
    (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Rt△AMN,求此时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