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 一次函数y=(m+1)x+5中,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 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的是
    [     ]
    A.π
    B.    
    C.-4
    D.
  • 计算的结果是
    [     ]
    A.±3            
    B.3          
    C.-3          
    D.
  •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
    A.x<-1
    B.x>-1     
    C.x>1   
    D.x<1
  • 如图AB=AC,BD=BC,若∠A=40°,则∠ABD的度数是
    [     ]
    A.20°
    B.30°
    C.35°
    D.40°
  • 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
     [     ]
    A.
    B.
    C.
    D.
  • 某学校组织团员举行申奥成功宣传活动,从学校骑车出发,先上坡到达A 地后,宣传8 分钟;然后下坡到B 地宣传8 分钟返回,行程情况如图.若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保持不变,在A 地仍要宣传8 分钟, 那么他们从B 地返回学校用的时间是
    [     ]
    A. 45.2分钟    
    B. 48分钟    
    C. 46分钟      
    D. 33分钟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函数中,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a,-3)与点P2(4,B)关于y轴对称,则a+b=(    )。
  • 点A(2,4)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 (    )。
  • 若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
  • 计算的结果为(    )
  • 在三角形中,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连结CD,交OA于E,交OB于F,若△PEF的周长=8厘米,则CD为(    )厘米.
  • 如图,已知AC=BD,则再添加条件(    ),可证出△ABC≌△BAD。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ABC中,AB=AC,∠C=30°,AB⊥AD,△ABD周长为,AB=3,则BC的长为(     )。
  • 计算:
    (1) ;
    (2)
  • 已知: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DE,AC=CE,∠ACD=∠B,求证:AB=CD。
  • △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
    (1)通过列表、描点画出直线y=-x的图象;
    (2)作△ABC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形△A′BC′,并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3)若点P(m,n)是△ABC内部一点,则其变换后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_____。
  •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b=1。
  • 已知两条直线y1=2x-4和y2=5-x
    (1)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它们的图象;
    (2)求出它们的交点A坐标;
    (3)求出这两条直线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 A村有肥料200吨,B村有肥料300吨,现要将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仓库,从A村往C、D两仓库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村往C、D两仓库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现C仓库需要肥料240吨,现D仓库需要肥料260吨。
    (1)设A村运往C仓库x吨肥料,A村运肥料需要的费用为y1元;B村运肥料需要的费用为y2元。
    ①写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
    ②试讨论A、B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较少?
    (2)考虑到B村的经济承受能力,B村的运输费用不得超过4830元,设两村的总运费为W元,怎样调运可使总运费最少?
  • 已知A、B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乘坐一橡皮筏从A地顺流去B地,2小时后,乙坐船从A地出发去B地,如图为甲、乙两人离A地的路程y(千米)与乙行进的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乙到达B地后,立即坐船返回。
    (1)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
    (2)求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和距A地的距离。

  • 如图1,等腰△ABC,AB=AC,∠A<60°,D为△ABC外部一点,在AB的右侧作∠ABD=60°,且∠ADB=∠ACB。
    (1)探究线段AB、CD和BD的数量关系;
    (2)若将“∠A<60°”改为“∠A>60°”,(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给出正确的结论,并简要说明理由。
  • 如图,直线l1:y=2x与直线l2:y=-3x+6相交于点A,直线l2与x轴交于点B,平行于x轴的直线y=n分别交直线l1、直线l2于P、Q两点(点P在Q的左侧)
    (1)点A的坐标为_____;
    (2)如图1,若点P在线段AO上,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得△PQ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2,若以点P为直角顶点,向下作等腰直角Δ,设Δ与△AO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n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n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