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2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的第一部分试题
  • 如图、∠α与∠β的度数和为
    [     ]
    A.90°
    B.130°
    C.180°
    D.270°
  •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2:3,则此三角形为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分别是
    [     ]
    A.140°,120°,100°
    B.120°,100°,80°
    C.100°,60°,20°
    D.80°,60°,40°
  • 如图,在△ABC中,∠B=90°,∠ACB、∠CAF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H,则∠H的度数是
    [     ]
    A.30°
    B.45°
    C.60°
    D.以上都有可能
  • 如图,已知AB∥ED,∠B=58°,∠C=35°,则∠D的度数为(    )度.
  • 如图所示,AB∥CE,∠C=37°,∠A=115°,那么∠F=(    )度.
  • 已知△ABC中,∠A=60°,∠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的度数为(    ) 度.
  • 如图,AB∥CD,∠A=120°,∠1=72°,则∠D的度数为(    )度.
  • 如图,△ABC中,若∠A=80°,O为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OC=(    )度.
  • 在△ABC中,∠A=∠C=∠B,则∠A=(    )度,∠B=(    )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 2010年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2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ABC中,AB=AC,∠BAC与∠BCA的平分线AD、CD交于点D,若∠B=70°,则∠ADC=(    )度.
  • 如图,在△ABC中,∠B=48°,∠C=60°,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则∠ADC=(    )度.
  • 在△ABC中,若∠A=∠B=∠C,则∠A=(    ),∠B=(    ),∠C=(    ).
  • 若△ABC中,∠A:∠B:∠C=2:3:4,则△ABC是(    )三角形.(填:锐角或直角或钝角)
  • 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或钝角,最少有(    )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
  • 现有若干个三角形,在所有的内角中,有6个钝角,3个直角,51个锐角,则有(    )个锐角三角形.
  • 在一个三角形中,若两内角的和为120°,则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度.
  • 有若干个三角形,在所有的内角中,有6个是直角,有3个是钝角,24个是锐角,则其中有(    )个锐角三角形.
  • 如图,△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D.若∠ABD=36°,则∠BDC=(    )度.
  • 如图,BP、CP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A=80°,那么∠BPC=(    )°.
◎ 2010年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2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的第三部分试题
  •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构成的钝角等于(     )度.
  • 如图所示,BE平分∠ABC,DE∥BC,若∠AED=40°,∠BEC=110°,则∠ADE=(     )度.
  • 在如图所示的四边形中,若去掉一个50°的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则∠1+∠2=(    )度.
  • 如图,AB∥CD,∠B=58°,∠E=20°,则∠D的度数为(    )度.
  • 如图,∠3=120°,则∠1﹣∠2=(     )度.
  • 在△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若∠A=40°,则∠BOC=(    )度.
  •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84°,点B、C、M在一条直线上,∠ABC和∠ACM两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1,∠P1BC和∠P1CM两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2,∠P2BC和∠P2CM两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3,则∠P3的度数是(    ).
  • 三角形三外角之比为3:4:5,则这个三角形最小内角为(     )度.
  • 如图是跷跷板示意图,支柱OC与地面垂直,点O是横板AB的中点,AB可以绕着点O上下转动,当A端落地时,∠OAC=20°,横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即∠A'OA)是(    )度.
  • 如图,已知△ABC的外角∠ACD=100°,且∠B=45°,则∠A=(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