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5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1.5cm,3.9cm,2.3cm
    B.3.5cm,7.1cm,3.6cm
    C.6cm,1cm,6cm
    D.4cm,10cm,4cm
  • 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必大于
    [     ]
    A.120°
    B.110°
    C.100°
    D.90°
  • 如图,△ABC中,CD⊥BC于C,D点在AB的延长线上,则CD是△ABC
    [     ]
    A.BC边上的高
    B.AB边上的高
    C.AC边上的高
    D.以上都不对
  •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角形全等
    C.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如图,∠BAC=90°,AD⊥BC,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 如图,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且PA平分∠BAC,则△APD与△APE全等的理由是
    [     ]
    A.SAS
    B.AAS
    C.SSS
    D.ASA
  • 如图,能用AAS来判断△ACD≌△ABE,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
    A.∠ACD=∠ABC,∠C=∠B
    B.∠AEB=∠ADC,CD=BE
    C.AC=AB,AD=AE
    D.AC=AB,∠C=∠B
  • 图1为两个相同的矩形,若阴影区域的面积为10,则图2的阴影面积等于
    [     ]
    A.40
    B.30
    C.20
    D.10
◎ 2009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5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用火柴摆上系列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摆10根时(即n=10)时,需要的火柴棒总数为( )根.
    [     ]
    A.165
    B.65
    C.110
    D.55
  • 在△ABC中,AB=3,BC=7,则AC的长x的取值范围是(    ).
  • 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是(    )三角形.
  • 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是(    )度.
  • 如图,∠ACD是△ABC的外角,若∠ACD=125 °,∠A=75 °,则∠B=(    )度.
  • 如图,如果AD=BC,∠1=∠2,那么△ABC≌△CDA,根据是(    ).
  • 如图,已知∠ABC=∠DCB,现要说明△ABC≌△DCB,则还要补加一个条件是(    )或(    )或(    ).
  • 在△ABC中,如果∠A:∠B:∠C=2:2:4,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    )度,按角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
  • 如图,△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    )∠ACD(填“>”、“<”或“=”)
◎ 2009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5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9厘米,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    )厘米.
  • 如图,矩形ABCD中(AD>AB),M为CD上一点,若沿着AM折叠,点N恰落在BC上,则∠ANB+∠MNC=(    )度.
  • 如图,按下列要求作图:(要求有明显的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作出△ABC的角平分线CD;
    (2)作出△ABC的中线BE;
    (3)作出△ABC的高AF和BG.
  • 已知:如图,在△ABC,∠BAC=80°,AD⊥BC于D,AE平分∠DAC,∠B=60°,
    (1)求∠AEC的度数;
    (2)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求法吗?写出你的思考.
  • 如图,已知AB=AC,BD=CE,请说明△ABE≌△ACD.
  • 如图,已知∠ACB和∠ADB都是直角,AB平分∠CAD,E是AB上任一点,请说明CE=DE的理由.
  • 如图,在一水库的两侧有A、B两点,请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出A、B两点的距离.(只说明设计方案,不要求数据计算,要求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 如图,已知AC、BD交于O点,且∠A=∠B,OD=OC,EF为过O点的一条线段,分别交AD、BC于F、E点,现要求补充一个条件,使得O点能平分线段EF(说明理由).
  • 请你找一个长方形的纸片,按以下步骤进行动手操作:
    步骤一:在CD上取一点P,将角D和角C向上翻折,这样将形成折痕PM和PN,如图1所示;
    步骤二:翻折后,使点D、C落在原长方形所在的平面内,即点D'和C',细心调整折痕PN、PM的位置使PD',PC'重合,如图2,设折角∠MPD'=α,∠NPC'=β.
    (1)猜想∠MPN的度数;
    (2)若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并改变α的大小,猜想:随着α的大小变化,∠MPN的度数怎样变化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