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今天,你“低碳”了吗?下列对“低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开发新能源
    C.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D.植树造林
  • 今年开春以来,我国许多地区沙尘暴频发。沙尘暴会导致空气中
    [     ]
    A.二氧化氮减少
    B.酸雨增多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D.二氧化硫增加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国人,他表演过程使用的道具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 橡皮筋
    B. 金戒指
    C. 鸡蛋
    D. 玻璃杯
  • 小明发现农田里许多植物出现了倒伏、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请你帮他选出一种复合肥料解决上述问题。
    [     ]
    A.NH4Cl
    B.KNO3
    C.KCl
    D.CO(NH2)2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B.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用稀硫酸除铁锈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成年人缺钙易造成骨质疏松
    B.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
    C.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下列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中,有别于其他的物质是
    [     ]
    A.淀粉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氯化钠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的蒸发和分解中,水分子都发生了变化
    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 201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

    A.9
    B.10
    C.12
    D.17
  •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
  •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表对部分物质进行的分类(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     ]
               甲                     乙、丙、丁
    A. 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B.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C.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 常见碱                 火碱、纯碱、熟石灰
  • 根据下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 现有4g由Cu和另一种金属形成的合金,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g氢气,则另一种金属是
    [     ]
    A.Ag
    B.Zn
    C.Fe
    D.Mg
  • 将厨房中的蔗糖、味精(谷氨酸的钠盐)、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味精
    B.花生油
    C.蔗糖
    D.白醋
  • 下列几组物质中能按照下边关系图进行转化的一组是(→表示反应一步完成)
            X              Y              Z
    A. Fe2O3        Fe            FeCl2
    B. C               CO           CO2
    C. CaCO3       CaO         Ca(OH)2
    D. Cu             CuO         Cu(OH)2
  •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物质肯定不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肯定不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 201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提纯方法
    A. CO2         CO           O2                点燃
    B. KCl           MnO2     水                  溶解、过滤、蒸发
    C. CaO          CaCO3    稀盐酸          溶解、过滤
    D. KNO      NaCl       H2O               溶解、蒸发、过滤
  • 有一种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HCl、CO2、N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经下图程序处理(假设每种反应均完全),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气体,一定不含CO2
    B. 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可能不含CO
    C. 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H2、CO、HCl、CO2、N2
    D. 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H2、CO、HCl、CO2
  • 元素周期表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镁元素的“身份证”(见下图),在下图的横线上填写有关铝元素的5个信息。
     
  • 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用化学用语回答:
    (1)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2)物质②的阳离子是              
    (3)生成物质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天然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则A、E的化学式为A             , E           
    (2)请你写出以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D→B+C                          
  • 小强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强与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Ⅰ: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1)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a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             (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二氧化碳。请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              法收集氧气,该收集方法是根据氧气               的性质而确定的。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使用                进行检验。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其它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 ②是一种碱; ③是一种碳酸盐。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             、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交流与讨论]小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它的质量分数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1。假设水不蒸发,分析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
    (2)观察图2,向小试管内滴加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3)图3图4分别是溴化氢(HBr)和乙醇(C2H5OH)在水中的微观示意图。请你结合已有的酸、碱知识,判断溴化氢的水溶液显                  (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下同),乙醇的水溶液显                     。
    (4)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滴加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溶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              色。
    ③若滴加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无变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填化学式)               
  • ⑴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它可以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防辐射的服装,这是利用了金属的_              _(填序号)。
    A.耐腐蚀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延展性
    ⑵工业上冶炼铁原理之一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目前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其中防止钢铁生锈的一种措施是            
    ⑶现有铁和金属R。用以下药品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应选择              (填序号)。
    A. 10%的硫酸 B.5 g片状金属R C. 10 g片状金属R D. 10 g粉末状金属R E.10 g铁片。
    请写出该实验中涉及到铁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丁的容器盛放,丁与乙的化合物溶液不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2)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产量的,工业上常用“吹出法”制溴,主要化学原理是2NaBr+Cl2==2NaCl+Br2,其反应类型是                  。
    (3)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4) 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序号填一种合理组合)。
    (5)海水“制碱”。下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雯同学称取该样品5.6g加入到盛有100g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103.4g。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

    A.9
    B.10
    C.12
    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