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化学高考单元专题训练17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Cl)的第一部分试题
  • 精制蔗糖使之脱色,通常选用 
    [     ]
    A.SO2漂白
    B.Cl2漂白
    C.Na2O2漂白
    D.活性炭吸附
  • X、Y、Z是三种常见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X
    Y
     Z
    A.
    H2
    Si
    Cl2
    SiCl4
    HCl
    B.
    Mg
    C
    O2
    CO2
    MgO
    C.
    Zn
    Fe
    Cl2
    FeCl2
    ZnCl2
    D.
    O2
    N2
    H2
    NH3
    H2O
  •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     ]
    ①H2、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下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 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

    A.3:1
    B.2:3
    C.5:3
    D.1:2
  •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 将0. 03molCl2缓缓通入含0.02mol H2SO3和0.02molHBr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     ]

    A.
    B.
    C.
    D.
  • 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它们均含有  

    [     ]

    A.氯气
    B.次氯酸
    C.次氯酸根
    D.氯化氢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化学高考单元专题训练17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Cl)的第二部分试题
  •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气体通入烧碱溶液中
  • 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D.1.12L Cl2含有1.7NA个质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将足量的气体分别通入相应的溶液,下列实验一定可以得到沉淀的是  
    [    ]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
    B.将HCl通入NaAlO2溶液
    C.将Cl2通入AgNO3溶液
    D.将CO2通入Ca(OH)2溶液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 +HCO3-
    B.少量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Cl2+2Fe2+ +2I-=2Cl-+2Fe3+ +I2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AlO2-+CO2+2H2O=Al(OH)3↓+HCO3-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 2008年全国发生了多起氯气泄漏及爆炸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对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该戴上 用浓烧碱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溶液
    ④被转移人群应该戴上用肥皂水浸湿过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是否被污染
    ⑦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⑦
  • 下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

    A.浓硫酸
    B.饱和食盐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悬浊液
  • 元素X的单质及X与Y 形成的化合物能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其中 m≠n,且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X为Fe、Y可为Cl、Br、I
    B.若X为Fe、Y只能为Cl
    C.X一定为金属元素
    D.X、Y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
  • 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加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

    ①AgNO3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化学高考单元专题训练17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Cl)的第三部分试题
  • 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

    A.只有①和③处
    B.只有②④处
    C.只有②③④处
    D.全部
  •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采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备,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①停止加热②取出集气瓶盖好③将导管伸入到烧碱溶液中
    (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所得产物性质的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

    请你填写下表评价甲、乙同学实验①、②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
    若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HClO的氧化性大于MnO2,拟用下列四组试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
    A.CaCl2和次氯酸 B.浓盐酸和NaClO C.浓盐酸和次氯酸 D.固体NaCl固体NaClO和浓硫酸
    你认为上述四组试剂中____组试剂符合实际,且Cl的原子利用率又高;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下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2)A 中m 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
    (4)E中若装有FeCl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某中学高一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 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实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得电 
    子能力逐渐减弱。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为防止灾后疫病使用了大量的各种消毒液,如NaClO溶液,某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进行研究。
    (一)甲同学用石墨和饱和食盐水设计如图制备消毒液( NaClO 溶液)的发生器,通电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为使生成的Cl2完全被吸收,则电源的a极应为___极(填“正”或“负”),溶液中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二)乙同学从某超市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 000~ 10 000 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
    (1)室温时,他测得该消毒液(NaClO)的pH>7,其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有____(填序号)。
    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
  • 斯坦福大学R M. Trost教授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原子经济性。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
    原子利用率=
    下面是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的四种制取方法,请填空:
    (1)氯酸钠和盐酸法:本方法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电解亚氯酸钠法:本方法是用惰性电极电解亚氯酸钠溶液,原子利用率为62. 2%,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 ==ClO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3)亚氯酸钠和氯气法:本方法的原子利用率为53. 6%,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联合工艺法:本方法的反应原理由三步组成。
    ①电解热的氯化钠溶液:NaCl+3H2ONaClO3+3H2
    ②氢气和氯气合成氯化氢
    ③生成二氧化氯: 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
    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最大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 开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消毒剂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O3转化为1 molO2和1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____。(填序号)
    A.Cl2
    B.H2O2
    C.ClO2
    D.O3
    (2)氯氨(NH2Cl)可作为杀菌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氨在水中的杀菌机理:___
    (3)氯溴海因(C5H6 BrClN2O2)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氯气和氯制剂的替代产品,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氯溴海因在水中的水解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是水解生成次卤酸和海因,请画出海因的结构式:___。 
    (4)以铂(Pt)和铁为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用电解法可制备高铁酸钾 (K2FeO4)。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
  • 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 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含有Cl-、ClO-、ClO3-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 曲线如下图所示。
    (l)t2时,Ca(OH)2与Cl2发生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
    (3)据分析,生成Ca(ClO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氯气的速度不同,ClO-和ClO3-的比例也不同。若在原石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___2(填“>”“<” 或“=”);若,则,n(Cl-)=____mol(用含a的代数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