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版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 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的是
    [     ]
    A.五氧化二磷(白色气体)
    B.高锰酸钾(黑色固体)
    C.二氧化硫(无色无味气体)
    D.液氧(淡蓝色液体)
  •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

    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
    A.23.8g
    B.27.4g
    C.32.3g
    D.32.6g
  • 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到导管口气泡刚冒出就开始收集
    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2010年人教版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

    A.
    B.
    C.
    D.
  •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澄清的石灰水
    B.新鲜的空气
    C.不锈钢
    D.蒸馏水
  • 地震后,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这说明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 下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最大圆圈代表纯净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②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注意不能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不得______________。
    (2)取用药品时没有说明用量要取__________,比如液体通常取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台上摆放着试管、蒸发皿、量筒三种仪器,其中不能被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4)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5)在家帮父母洗碗时,当碗的_________________时表明你已洗涤干净。
◎ 2010年人教版辽宁省鞍山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柴或打火机等点燃酒精灯,请写出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刚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则B连电源______极,检验此电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所得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事先放少量细沙或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将火焰熄灭后产生一屡白烟,距离烛芯5cm处点燃白烟,白烟能被点燃,火焰顺着白烟燃烧引燃烛芯,说明石蜡固体开始熔化,然后______________,才能燃烧,引燃蜡烛。
  •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占________,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⑶若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可能失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__。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荐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水,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