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0年11月21日上午,苏州太湖半程马拉松赛,全程约21.0975公里,即将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畔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跑步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向大众提倡低碳健康新生活,呼吁环境保护,展现名城苏州和谐、易居和梦里水乡的独特魅力。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提倡步行或自行车等短途交通方式 B.大力发展公交及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事业,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C.在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以获得某些营养物质 D.实时对企业的排气进行监测,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大气排放污染源
    [     ]
    A.提倡步行或自行车等短途交通方式
    B.大力发展公交及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事业,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C.在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以获得某些营养物质
    D.实时对企业的排气进行监测,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大气排放污染源
  •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变暖引发的异常高温,每年造成世界大城市中约6000人死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
    [     ]
    A.氧气
    B.水蒸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漫步在2500年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之中,处处都能体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苏州水污染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下列做法中,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
    A.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垃圾
    B.随意在沿河修建码头或建房,侵占河面
    C.向河道内投放花白鲢鱼苗
    D.工厂或其他产业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 苏州,作为唯一的一座地级市亮相于2010年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之中。以“古城保护与更新”为主题的苏州馆内,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向世界演绎出一幅苏州文化“双面绣”。以下列举的苏州特产制作过程中,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
    A.烧制松鼠桂鱼
    B.制作苏绣织品
    C.雕刻明式家具构件
    D.印制桃花坞年画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认为是纯净物的是:
    [     ]
    A.食用醋
    B.75%医用酒精
    C.加碘食盐
    D.千足金饰品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B.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固体与蔗糖固体
    C.用通电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 人们常说,菠菜中含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元素
    D.分子
  •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精确测定了铟(In)元素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115
    B.49
    C.66
    D.164
  •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干冰
    B.氯化钠
    C.氨气
    D.金刚石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B.金属器皿的锈蚀
    C.蜡烛燃烧
    D.食物的腐烂
  •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的是

    [     ]

    A.
    B.
    C.
    D.
  • 已知n个银原子的质量为mkg,a个碳原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
    A.12am/bn
    B.am/12bn
    C.12bn/am
    D.bn/12am
  • 离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
    A.
    B.
    C.
    D.
  • 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
    A.弹簧夹
    B.坩埚钳
    C.铁夹
    D.试管夹
  • 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缺铁易患贫血病
    B.缺碘易患夜盲症
    C.缺锌易患甲状腺疾病
    D.缺钙易患动脉硬化疾病
  •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     ]

    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
  •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有白烟产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产生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 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
    A.
    B.
    C.
    D.
  •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 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
    C.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 用下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能产生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按环保要求:凡是有颜色、异味的工业废水都禁止排放。净化此类废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静置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
    A.四个氢氧根离子4(OH-)
    B.碳酸钠NaCO3
    C.硫酸钠Na2S
    D.三个铁离子3Fe3+
  • 在H2、OH-、H、H+ 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     ]
    A.OH-
    B.H2
    C.H
    D.H+
  • 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人点石成金的梦想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早在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就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元素变成了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没有改变
    B.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电子数没有改变
    C.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中子数没有改变
    D.α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 实验室里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并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两个氧分子__________; ②三个铵根离子_________ ;
    ③五个氮原子_________; ④标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
    ⑤氢氧化钡_________;⑥氦气_________ ; ⑦硝酸锌_________;
    ⑧硫酸铁________ ; ⑨硫酸_________; ⑩氧化铝_________;
  •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涵义:
    ①SO2__________ ; ②3S2-_________;
  • 完成下列表格
  • 完成下列反应的反应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化学实验室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作用。
    (2)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中:_________,液体的颜色变为_________ 色。
    (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类型(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___________。
  • 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
    (1)m(Na) _______ m(Na+); (2)r(Cl) ______r(Cl);
    (3)r(Na) _______ r(C1); (4)r(Na+) _______ r(Cl)。
  • 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下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VC”中含有_______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 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当“VC”完全来自上图的“维生素C”药片,则每天至少服用_______次;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设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研究讨论后,采用燃烧方法除去氧气后,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但首先需要解决两个实际问题:
    (1)要能确保消耗其中的氧气,使气体的体积减小,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就显得很重要。他们应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填编号)______________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2)药品的取用量也有相应要求。你认为取用量应达到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A、B两套装置。
    (3)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__。
    (4)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先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
    (5)集气瓶中所选择物质燃烧反应的反应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不溶于水,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而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于是他们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C)。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迅速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将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6)此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组A同学用镊子从容器中取出白磷后,准备在滤纸上切割时,B同学立刻阻止了他,指出他的操作不正确,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示意图。
    (1)实验室制备CO2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可用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 (选填上图字母序号)。
    (2)装置E相对于装置C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____。
    (3)某学生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进行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 。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该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检查装置并无破损,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该同学在洗涤试管时发现有墨绿色固体,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判断该固体可能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 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1)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b管中的 电极上____________;随着反应的进行,c管中液面逐渐__________(填写“升高”、“下降”或“不变”)
    (2)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我们会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
    (3)检验a管中气体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Ⅰ.慢慢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玻璃管尖嘴部分,观察是否被点燃,并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Ⅱ.用一支小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后移至酒精灯火焰处点燃,听是否有爆鸣声,并观察现象
    Ⅲ.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是否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