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版四川省华蓥中学高一上学期化学9月统一考试卷(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图中是汽车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

    [     ]

    A.
    B.
    C.
    D.
  • 在互联网上用百度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的以下被曝光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淀粉、蔗糖、奶油、香精掺合成“成长奶粉”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4Fe﹢3O22Fe2O3
    ②炽热的高炉中炭使二氧化碳还原:CO2﹢C2CO
    ③氮肥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NH4HCO3+2HCl=NH4Cl+CO2↑+H2O
    ④燃烧酒精:C2H5OH+3O23H2O+2CO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涉及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含有两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各物的化学计量数都是1
    D.该反应是两种气体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 欲除去物质中所含少许杂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方法
    A. O2   CO2、H2O 依次通过苛性钠溶液和浓H2SO4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铜粉  铁粉   加适量盐酸,反应后再过滤
    D.火碱溶液 纯碱    加适量石灰水,滤去沉淀
  • 将6.4g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22CO2+4H2O则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R燃烧还生成了7.2gH2O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 2010年人教版四川省华蓥中学高一上学期化学9月统一考试卷(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     ]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B.都占22.4L
    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 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一个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

    A.L
    B.L
    C.L
    D.L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蒸发操作时,不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 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最多的是
    [     ]
    A.36.5g HCl
    B.22.4L O2
    C.4g H2
    D.0.5mol SO2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0.1mol OH-含有6.02×1023个电子
    B.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6.02×1023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C.1mol醋酸的质量与6.02×1023个醋酸分子的质量相等
    D.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1.204×1024
  • 要尽量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最后的过量物可以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现要除去NaCl中少量的CaCl2、ZnCl2、Na2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其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
    A.Na2CO3、BaCl2、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HCl
    D.Ba(NO3)2、Na2CO3、H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2g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28gN2和CO的混合气体共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LHCl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 2010年人教版四川省华蓥中学高一上学期化学9月统一考试卷(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甲                乙
    A.物质的粒子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B.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C.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密度
    D.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的摩尔质量
  • 在标准状况下,1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个N2分子和m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
    [     ]
    A.22.4(m+n)
    B.22.4×6.02×1023(m+n)  
    C.22.4(m+n)/(6.02×1023)   
    D.m+n
  • (1)小李在学校实验室里,发现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标记为A、B),经询问实验员得知是稀硫酸和小苏打溶液。为了区分它们,小李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协助他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①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纯碱,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B中没有明显变化现象。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A、B两溶液中分别投入生锈的铁钉,观察的到A溶液逐渐变为黄色,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B中没有明显变化现象。则A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A中没有明显变化现象,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是一种常见液体,B是最清洁的燃料,它们与C、D、E、F几种物质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转化(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转化④中碱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会排放出SO2和NO2,这些气体不仅污染空气, 而且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水份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在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块活性炭,过一会儿,瓶内红棕色变淡甚至消失,活性炭具有的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SO2和NO2,小余同学归纳出了如下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都为+2价
    C.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D.常温常压下都是有颜色的气体
  • 十.一节放假结束后,小王来到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敞放着,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若发生变质,其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进行试验】Ⅰ.取样品少许,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Ⅱ. 取样品少许,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显红色; Ⅲ.按下图所示过程,进一步实验
    请你与小王同学一道完成下列问题的分析解答
    (1)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两个步骤中的实验操作a、b,都要使用的两件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3)步骤b中,不能用Ca(OH)2代替CaCl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若直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而求其质量分数,须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
    A.测定沉淀A 的质量
    B.溶液B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
    C.溶液B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
  • 我省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许多化肥厂用天然气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来制备氢气和一氧化碳:CH4+H2OCO+3H2.为了证实该反应所生成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证实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
    【进行实验】在装置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酒精灯,如上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
    (1)若要证实混合气体中有CO,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实混合气体中有H2,且是通过装置B验证的,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混合气体生产的实际情况,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水分,因而还应对上述实验装置加以改进。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④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 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1)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2)与标准状况下VLC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用分式表示)
    (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跟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mol Na+、0.25mol Mg2+、0.4mol Cl-、SO42-
    则n(SO42-)为___________mol
  • 假如12C相对原子质量为24,以0.024kg所含12C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数值肯定不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A.氧气的溶解度
    B.气体摩尔体积
    C.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
    D.阿伏加德罗常数
    E.O2相对分子质量
    F.跟2mLH2相化合的O2的质量、物质的量
  •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x的分子式。 在注射器A中装有240mL气体X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红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之完全反应,得到下面的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
    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在C管中收集的无色液体是水;在注射器D中收集的气体是氮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X气体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若240mLX气体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氮气的质量是0.28g。根据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计算1molX的气体的体积是24000mL,则X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g/mol。
    (3)通过计算,确定x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在该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