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图象题(含示意图类题目)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____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______(填 “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 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 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     ]
    选项   固体         溶液        y轴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B.  铁粉和铜粉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C.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 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_(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 已知有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     ]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后质量守恒定律
  • 根据下图所示的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约为________g;
    (2)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明显增大的是________;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和________的方法。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________℃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该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 _______m(乙)(填“﹥”、“﹦”或“﹤”)。
  •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的实验相符的是
    [     ]

    A.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
    D.向稀H2SO4中滴加BaCl2溶液

  • 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下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属于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 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_________;
    ⑵t1℃时,B、C的____________相等;
    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甲是A、B 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在t2℃时,P点表示A物质的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t1℃时,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溶液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_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溶液。
  •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 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 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下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1)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 (73+6-a)g 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即用6g生铁粉与20%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请你画出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与固体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 右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图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表示氢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 下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 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和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入适量___________溶液除去。
    (3)“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________(填序号)。
    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t℃时,向10 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下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

    A.a -溶解度,b-溶质质量
    B.a -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 -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D.a -溶解度,b-溶剂质量
  •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或 “=”表示)_____________,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t2℃时,将A、B、C各25 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醋酸分子是有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醋酸分子中有8个原子核
  •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a、b物质均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2010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图象题(含示意图类题目)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①水的电解
    B.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③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④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 河南烩面配料(面粉、羊肉、食盐、青菜等)中含有的营养素__________有 (写两种)。加碘食盐所含KIO3中I显__________价。
  • 下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___________g 。
  •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若用“○”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图是

    [     ]

    A.
    B.
    C.
    D.
  • 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 在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 若要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图中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不相等
  • 在某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为36g,求:
    (1) 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________克NaCl
    (2)20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 将一定量的CO2缓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随时间的进行生成的沉淀质量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达到t时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____g
    (2)若改为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沉淀,则需要的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g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 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 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
    D.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双氧水分解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状态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
  • 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     ]
    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 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D.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 如下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
  •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在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化肥的销售,国家规定了明确的质量要求。某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买来的钾肥进行了检测,称取4.0g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OH)2==BaSO4↓+2KOH)通过计算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包装说明?

  •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X个乙分子和Y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了改变
    B.反应生成的物质丙属于单质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X与Y之比等于1:3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下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 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
    (2)40℃时,Y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g;60℃时,把45g的X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下X的水溶液是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Y的饱和溶液中提取Y,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
  •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 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___(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 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 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水分子本身变大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 2010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图象题(含示意图类题目)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写一个符合这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 )
    A.一个B.两个C.一个D.两个
  • 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
    A.
    B.
    C.
    D.
  • 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     ]
    A.大理石投入足量盐酸中
    B.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C.稀释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滴入氯化钡溶液中
  • 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a、b、c、d为图象中的四个点。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2)t2℃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________g。
    (3)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____。
    (4)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选填下列编号)。
    Ⅰ.c>d= b >a Ⅱ.c=d >a= b Ⅲ.c>a>b= d Ⅳ.c>a= b>d
  • 有关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据图回答:
    (1)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________b。(填“>”或“<”或“=”)
    (2)t2℃时,a、b形成的两种溶液均不饱和,通过方法①或方法②使两种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
    请用“①”或“②”填空:
    A.溶液采用______方法;
    B.溶液采用___________方法。
    方法①:由t2℃降温至t1
    方法②:由t2℃升温至t3
  • 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
    A.
    B.
    C.
    D.
  • 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丽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此时取适量反应后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 [pH为纵坐标,时间s(秒)为横坐标]:
    ①写出AB段内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C“平台”段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右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
    C.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硅是催化剂
    D.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梁的控制
  • 硫酸锰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100℃的硫酸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有晶体析出
    D.硫酸锰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1.9%
  •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C.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
    D.向两份同体积和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 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
    (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 如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4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晶休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 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最浓
  •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是
    [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 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上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将t1℃的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会析出________晶体(填名称)。
  • 下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甲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C.在20℃时,甲、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 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A.向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等体积和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等质量和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滴加稀盐酸
    D.稀盐酸和氯化铁溶液的混合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如下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下列实验中,固体质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
    A.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B.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加热
    C.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D.将碳和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反应
  • 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_, 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___。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 下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熟石灰属于易溶物
    B.任何固体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C.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D.把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升温到100℃溶液变浑浊
  •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把40℃时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 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O”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
    (1)上述图中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________种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2)从图中我们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个数不变。
    (3)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是否都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填“是”或“否”)。
  • 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