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北京延庆县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统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水加热成为水蒸气
    C.玉米发酵制成酒精
    D.铝块压制成铝箔
  • 下图“AD钙奶”中,“钙”指的是

    [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茶饮料
    B.矿泉水
    C.纯牛奶
    D.蒸馏水
  •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可吸入颗粒物
    B.氧气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器起火时,用水扑灭
    B.乘坐公交车时,不携带鞭炮
    C.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
    D.厨房燃气灶漏气时,应关闭阀门,打开窗户
  • 下列物质中,放入水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花生油
    B.白糖
    C.白醋
    D.食盐
  • 硫酸钠溶液中,溶质是
    [     ]
    A.硫酸
    B.钠
    C.水
    D.硫酸钠
  • 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
    A.用玻璃棒引流
    B.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倾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O2
    B.H2O
    C.CO2
    D.SO2
  •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原子数目
    B.原子质量
    C.物质种类
    D.元素种类
  • 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
    A.冰能融化
    B.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北京延庆县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统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需张贴的图标是
    [     ]
    A.
    B.
    C.
    D.
  • 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
    A.食盐和细砂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大理石
    D.水和酒精
  •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
    A.烧杯
    B.酒精灯
    C.量筒
    D.托盘天平
  • 小明以为用洗洁精清洗餐桌上的油污比用温水效果好,其原因是
    [     ]
    A.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
    B.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 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

    [     ]

    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A.木炭
    B.红磷
    C.氢气
    D.铁丝
  •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

    A.1个镁离子--Mg
    B.2个氧分子--O2
    C.3个氮原子--N3
    D.4个水分子--4H2O
  •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a、b处水面无明显变化。则瓶中固体为
    [     ]
    A.CaCO3
    B.CaO
    C.NaOH
    D.NH4NO3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O2CO2(O2充足)
    B.2C+O22CO(O2不充足)
    C.4Fe+3O22Fe2O3
    D.4Al+3O22Al2O3
  •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g硝酸钾
    C.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 2010—2011学年人教版北京延庆县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末统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向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该溶液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
    D.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3
  •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Y和Z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60℃时,100g水中,加入50g X,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3.3%饱和溶液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因为这三种物质都含有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H2SO4)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6O)D.乙醛(C2H4O)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下列从图A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①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09;
    ②该元素符号为Si;
    ③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④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
    (2)从B ~ F的微粒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3)E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________电子,在化合物中该元素通常为_________价。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实验室里,水除了可以用来刷洗仪器,还可以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用途即可);
    (2)医院在给病人输液时,常使用0.9%生理食盐水,该食盐水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现要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生理食盐水,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____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上图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① A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② B处物质类别及物质示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C处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取A、B、C三种物质各20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化合只能生成42g新物质D。若增加5gA,充分反应后原反应物中只有C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剩余14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5︰4
    D.两次反应后,生成D的总质量为52.5g
  •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则A是___________。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一种无色液体,在某种黑色固体催化下生成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能与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产物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D是一种含两种元素的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则D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_。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同学放置在桌面上的一瓶初中常见的无色纯净气体,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 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
    实验内容 回答问题

    ⑴测定空气的成分
    ①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
    ②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③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④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⑶电解水
    ⑤从该实验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B.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 假设1:有可燃物 , 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
    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用扇予扇然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内容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谷氨酸钠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该味精每包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将适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g大理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再将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g。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