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版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菜刀生锈
    B.瓷碗破碎
    C.氧气加压变为淡蓝色液态氧
    D.灯泡通电后发光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

    A.木炭
    B.铁丝
    C.镁条
    D.红磷
  • 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海水
    C.可口可乐
    D.冰水共存物
  •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植物油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 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 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常用来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I2O5中碘元素(I)的化合价为

    [     ]

    A.+5
    B.+5
    C.+3
    D.+2
  •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NH3+HCl==NH4Cl
    B.2HgO2Hg+O2
    C.CuO+COCu+CO2
    D.Mg+2HCl==MgCl2+H2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
    A.氢氧化钾KOH
    B.碳酸钠NaCO3
    C.氧化铁Fe2O3
    D.硫酸H2SO4
  • 下列微粒数,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层数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 每千克的海水约含钠10.62g;镁1.28g;钙1.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
    A.单质
    B.原子
    C.元素
    D.分子
◎ 2010年人教版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
    A.火箭燃料
    B.灭火
    C.人工降雨
    D.制碳酸饮料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
    A.钙
    B.铁
    C.锌
    D.铝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水
    B.氧气
    C.锰酸钾
    D.氯化钙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C+O2==CO2
    B.Mg+O2MgO2
    C.C2H5OH+O2H2O+CO2
    D.3Fe+2O2Fe3O4
  • 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细沙,其主要作用是
    [     ]
    A.防止瓶底炸裂
    B.降低瓶内温度
    C.增加氧气含量
    D.吸收生成的物质
  • 医疗上,用C-14呼气试验取代胃镜,可以无痛、快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已知C-14原子中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14
    B.6
    C.8
    D.12
  •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     ]
    A.澄清的石灰水
    B.带火星的木条
    C.紫色石蕊试液
    D.燃着的木条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涉及以下关键步骤:①连接仪器;②装药固定;③检查气密性;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③②④⑥⑤
    D.③②①④⑥⑤
  • 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有多种,你认为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
    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D.炒菜油锅着火时用水浇灭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酒精做燃料
    D.氧气用于炼钢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被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冰和干冰  室温(20℃)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B. 纯水和矿泉水     加热蒸发,看容器壁是否有“水痕”
    C .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在空气中加热,看质量是否减少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把一只小白鼠放入其中,看能否存活
◎ 2010年人教版北京市顺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已知Fe+CuSO4==Cu+FeSO4。将足量的细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下列图形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 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aCO3CaO+CO2↑。将100 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的CaO的质量约为
    [     ]
    A.28.0g
    B.44.8g
    C.56.0g
    D.78.0g
  •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水进行研究,进行了下列实验,其中能确定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填字母)。 A.水的蒸发B.水的电解C.水的蒸馏D.水的吸附
    (3)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U型管中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 溶液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而了解溶液的有关知识非常必要。
    (1)医用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
    (2)下图甲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可知30℃时X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小明同学欲在40℃时配制100克25%的Y物质的溶液,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
    (3)小丽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若广口瓶内盛有70℃X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是水,a是下列____(填字母)物质,有望变成饱和溶液。 A.浓硫酸B.硝酸铵C.氢氧化钠D.干冰
    ②若广口瓶内盛有10℃的Z物质的饱和溶液,a、b分别是镁条和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Z与其它物质不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 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元素种类B.原子的质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的化学性质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C和D
    ①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得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3:7
    C.D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D.C物质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3)硼烷的结构像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五硼烷(B5H9)为传统火箭燃料,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小。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的分子模型,其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图中M的名称为九硼烷
    B.五硼烷中B、H元素质量比为5∶9
    C.六硼烷由6个硼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D.硼烷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 “低碳”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1)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CO2,通过________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减少使用各种一次性用品,如纸杯、餐盒
    B.减少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量
    C.垃圾分类回收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3)减缓温室效应,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该循环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指二氧化锰
    (4)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该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 甲、乙两种物质由相同元素组成。
    (1)若甲、乙均为气体,且甲可以转化成乙,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乙两种物质均能转化为丙,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若丙物质可以由固体甲得到,则固体甲→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通过下列反应得到甲,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S2+11O22Fe2O3+__________。在空气中,甲发生以下系列转化形成酸雨,甲H2SO4。则乙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若选用C,你认为装置C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
    (1)图甲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E.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
    (3)小红利用丙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多个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红还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半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们决定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变质?
    (1)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为①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钙、碳酸钙;③______________。(2)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品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量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Ca(OH)2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______保存。
  • 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若要制取13g乙炔气体,需要碳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 氯化钡溶液常用来检验硫酸,两者之间发生如下化学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某同学将80g氯化钡溶液与20g 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稀盐酸的质量为76.7g,求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