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部分试题
  • 有关CO和CO2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于水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
    D.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 将N2、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     ]
    A.CO2
    B.CO和H2
    C.N2
    D.CO2和N2
  • 所谓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
    [     ]
    A.频发的森林大火,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B.大气中CO2、甲烷等物质的含量增高,阻碍了热辐射,使地球温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
    D.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紫外线易照射到地球上
  • 下列图示是CO2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
    B.
    C.
    D.
  • 对于木炭、CO两种物质,分别跟氧化铜发生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属于置换反应
    B.都是氧化铜被还原
    C.都不能在常温下发生反应
    D.都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
  • 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有关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3
    B.C2O3具有还原性
    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 有关CO2的实验如下,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     ]

    A.
    B.
    C.
    D.

  • 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搞清了气体在固体表面怎样发生的化学反应。埃特尔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这一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对上述反应过程的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
    A.CO和CO2不是同种物质
    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C.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
    D.从反应效果看,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
  • 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的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与上述主题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果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 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色的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做_____。
  • CO2通入水中生成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向澄清的石灰水里通入CO2,石灰水变____。这是由于生成了_______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可用来鉴定CO2气体。
  • 大气中CO2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动植物的____,矿物燃料的____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空气中CO2含量的升高,会造成__________。
  • 一氧化碳是_______色_______味的________。其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
  • 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性,在点燃的条件下,CO可与O2反应。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CO前必须____。
  • 一氧化碳可与CuO、Fe2O3等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_性。
  • 煤气中毒即_________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_____结合。
  • 鸡蛋表面有许多小洞洞,鸡蛋平时的“呼吸”就是通过这些小洞洞来进行的。为了使鸡蛋存放的时间长些,人们常把鸡蛋在石灰水里浸一下,请你说明其中的理由__________,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试用三种不同方法鉴别出CO和CO2两种气体(用方程式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A的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写名称);
    (3)若用装置B检验CO2,装置B中应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C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可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收集好的CO2应如何放置?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分别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鸭血由深红色变为鲜红色,B中小金鱼仍活着。通过实验A说明CO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通过实验B说明CO的另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
  • “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
    (1)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的尾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下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以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_________。
  • 下图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3)请根据上图谈谈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利:_______;弊:________。
  • 温室效应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广州市开展的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中,为了研究空气中CO2含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一,制取研究所需的CO2气体。实验室可用图中所示的A、B装置制取CO2
    (1)写出装置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
    (2)与A装置相比较,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在反应过程中____。
    实验二,探究白炽灯光照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对是空气温度的影响。
    步骤1:用5个规格相同的塑料矿泉水瓶分别收集1瓶空气、1瓶CO2以及3瓶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CO2含量分别为10%、20%、30%),并用带温度计的胶塞塞紧瓶口。
    步骤2:把上述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放到白炽灯下照射,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仔细分析表中数据,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次活动的上述数据推测,在相同条件下,当CO2含量为25%时,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范围为_______min。
  •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多种实验。
    (1)转化:将CO2转化为CO,装置中可放_________。
    (2)检验:检验CO2中含有少量O2,装置中可放__________,证明CO2中含有少量CO,混合气体应先依次通过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溶液,再通过此装置,装置中可放_________,在此装置后,再连接装有______的集气瓶(洗气瓶);
    (3)测定组成:用该装置来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用CO作还原剂,将装置中氧化铁完全还原(杂质不参加反应)。在此装置后连接装有石灰水的集气瓶,并将尾气点燃。实验时,你认为需要测定的数据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 在观看文艺演出时,你常会看到舞台上出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这些云雾是利用干冰制造出来的。干冰在变成气体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人造云雾。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可用于____(填序号)。①人工降雨,②冷藏食物,③活泼金属燃烧灭火,④档案材料燃烧灭火。
  • 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一个充满CO2的试管倒立于其中。
    (1)观察到的现象有:a_________;b_________。
    (2)若换用澄清石灰水,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下列有关CO的使用方法是否科学?
    (1)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CO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行吗?
    (2)有人说他鼻子好使,当闻到煤气味时就跑出室外,能做到吗?
    (3)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尾气的处理,不这样做行不行?
  • 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以下问题:
    (1)在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在b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在c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其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种类最多。下图所示的是“碳循环示意图”。
    (1)煤的主要成分为碳,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请写出方程式:________。
    (3)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4)请据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利,____ ;弊,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