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对相应的有机物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
    ①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②乙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③苯:平面结构,每个分子中有三个双键,能与溴水反应。
    ④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⑤葡萄糖:糖尿病尿液的主要成分,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
    ⑥蛋白质:水解最终的产物为氨基酸,遇硝酸显黄色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⑤⑥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
    B.胶黏剂UF结构为:,可推测其单体为尿素和甲醇
    C.CO2电子式为:
    D.命名为4-甲基-2-戊烯
  • 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 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
    ①取代 ②消去 ③加聚 ④缩聚 ⑤氧化 ⑥还原
    A.①④⑥
    B.⑤②③
    C.⑥②③
    D.②④⑤
  • 以下各种模型图都由C、H、O、N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是球棍模型,其化学式为: C3H7O2N,是一种蛋白质
    B.图②是比例模型,其化学式为: C9H13NO,该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图③是球棍模型,其化学式为: C9H10O3,1 mol该物质能消耗3mol氢氧化钠
    D.图③是比例模型,其化学式为: C9H13ON,能够发生消去反应
◎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 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 + Ag+ = AgBr↓
    B.乙醇与浓HBr溶液反应:C2H5OH+HBrCH3CH2Br +H2O
    C.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反应: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制溴苯:
  • 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药物不能用有机溶剂萃取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有16个碳原子共平面
  • 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①辛酸;②壬酸;③环十二醇;④5,9-十一烷酸内酯;⑤十八烷⑥已醛;⑦庚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是无机物,③、⑤、⑦是有机物
    B.①、②、⑥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10,③、④、⑤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10
    C.①、②是酸性化合物,③、⑤不是酸性化合物
    D.②、③、④含氧元素,⑤、⑥、⑦不含氧元素
  • 150℃时,1L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到150℃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
    [     ]
    A.甲烷:乙烷=1:1
    B.丙炔:乙炔=1:4
    C.乙烯:丁烷=1:4
    D.乙烯:丁烯=1:4
◎ 2009-2010学年人教版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高二化学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 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A.溴苯(Br2):NaOH溶液,分液
    B.乙酸乙酯(乙酸):乙醇,加热
    C.乙醇(H2O):生石灰,蒸馏
    D.苯(苯酚):65℃热水,分液
  • 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该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有化合物
    (1)请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鉴别甲、乙、丙化合物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即可)。
    鉴别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甲、乙 、丙的顺序: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若将CO2与H2以1︰3的比例混合,使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该化工原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
    回答:
    (1)在A~G七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多选扣分,下同)。可看作酯类的是____________。
    (2)A→C的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A→E的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A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D。
    (3)2molC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最多消耗H2____________mol。
    (4)写出由A制取G的反的化学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与足量NaOH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O不仅是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美国近年来报导了一种低温低压催化工艺,把某些简单的有机物经“羰化”反应后可以最后产生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装饰性高分子涂料、粘合剂等。如下图所示:
    图中G(RCOOR′)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是E的相邻同系物;而H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则是F的相邻同系物。已知D由CO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完全反应而成,其氧化产物可发生银镜反应;H是含有4个碳原子的化合物。试写出:
    (1)结构简式:E_________、G_________、R′基__________。
    (2)G的两个同类别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带R字母)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
    (3)反应类型:X_________、Y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 A + CO + H2OE; ②F + DH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