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玻璃破碎
    C.铁丝弯曲
    D.水果榨汁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镁
    B.铝
    C.硅
    D.铁

  •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 化学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Cu(OH)2
    B.H2SO4
    C.CuSO4
    D.H2O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氮气N2
    B.氯化铁FeCl2
    C.硫酸钠NaSO4
    D.氢氧化钾K2OH
  • 面值100元的新版人民币的数字“100”采用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垂直看为绿色,倾斜看为蓝色。在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其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1
    D.-2
  • 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     ]
    A.棉纤维
    B.羊毛纤维
    C.锦纶
    D.涤纶
  • 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具有的相似性质是
    [     ]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都有导电性
    C.都能和稀硫酸反应
    D.通常状况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 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食盐水
    C.江河水
    D.矿泉水
  • 除去污水中臭味的最有效方法是
    [     ]
    A.搅拌
    B.过滤
    C.静置
    D.吸附
  • 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     ]
    A.K2CO3
    B.CO(NH2)2
    C.Ca(H2PO4)2
    D.NH4NO3
◎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吸取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称取同体NaOH
  • 下图是某厂家生产的熟黑芝麻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其中所含营养成分中,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A.糖类
    B.脂肪
    C.维生素E和磷、铁、钙等
    D.蛋白质
  • 下面是某同学对不同状态的水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
    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
    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D.气态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 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
    A.块状固体要粉碎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 下列物质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小的是
    [     ]
    A.烧碱固体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生铁
  •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
    D.喷水后放入CO2
  • 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 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发生化学反应A+B→C。现将agA和bgB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分析得知剩余物质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无法确定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
    A.用MnO2来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用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固体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Ca(OH)2溶液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 2010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D.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 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为____。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
    (2)在周期表中,排在15号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该元素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
    (3)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是____。
    (4)这18种元素中,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体中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四种元素是____。
  • 小文一家三口到火锅店吃火锅。
    (1)火锅常用的燃料有木炭、天然气和酒精(固体酒精)等。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选的菜品有:牛肉片、鱼片、白菜、胡萝卜、豆腐和新鲜鸭血等。
    ①菜品中提供蛋白质较多的有____(填一种即可)等。
    ②新鲜鸭血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极为丰富,因此食用鸭血有防治____的功效。
    (3)他们选择以固体酒精为燃料的小火锅(如下图所示)。
    ①火锅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成的,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
    ②观察火锅的结构,发现固体酒精与锅的底部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干冰、烧碱和小苏打三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的名称填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
    (2)从烧碱、锌粒、生石灰、食盐、纯碱、干冰六种同体物质中选出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水和稀盐酸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①由以上实验确定:固体B是____,固体C是____。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固体A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固体B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实验室要把5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上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②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序号:(用“a""b”或“c”表示)____。
    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l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z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
  • 已知A、B、C、D、E、F和X、Y、 M、N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E、X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注: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D____,M____,N____
    (2)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C: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E-F: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有以下五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酸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⑤溶液的配制。考查的方式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____个考题,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的一些操作过程示意图,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
    (4)小华和小亮抽到的题目是:溶液的配制。实验室提供了下列仪器:
    小华同学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要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上述仪器中,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填仪器名称)。
  • 小明同学从资料中得知,金属过氧化物常用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C生成种白色固体和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水、盐酸等物质反应也能生成氧气;
    ③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
    (1)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HCl,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B 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
    (2)为了确定CO2与Na2O2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要进行验证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能够证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小明提出猜想:白色同体是氢氧化钠。请你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白色同体可能是____,请依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并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1)甲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可知废液中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提出问题】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两种盐的溶液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
    【实验设计】小方用氯化钙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4)若甲实验改成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乙、丙实验不变。当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则废液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某品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部分说明。
    请计算: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3)生长期青少年每天钙的摄入量不得低于1200mg。某学生通过食品、乳制品等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为828mg,若用此口服液补充钙摄入量的不足,他每天需要服用口服液____ mL。
  •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他们抽取组成相同、质量不同的一份钢的样品(假设钢的样品中只含铁和碳),分别加入100g19.6%的硫酸进行实验(见左下表),充分反应后,用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右下图所示的图像。
    试回答:
    (1)实验一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2)稀硫酸完全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化学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Cu(OH)2
    B.H2SO4
    C.CuSO4
    D.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