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高一化学模块过关测试题(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1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为“坚持科学补碘,预防碘缺乏病”。专家提醒市民,食用“碘盐”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碘盐”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都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作用
    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 根据中央气象台报道, 近年每到春季,某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 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通讯方面,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且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材料是
    [     ]
    A.光导纤维
    B.塑料
    C.橡胶
    D.纤维
  • “假说”在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必须以已有的科学事实和理论为依据,更要用系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来验证。下列“假说”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仍然科学的是
    [     ]
    A.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假说:元素的原子以其原子质量为特征
    B.1808年,盖·吕萨克提出的假说: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C.1811年,贝采里乌斯提出的假说:不同原子显不同电性,因而产生吸引力,由此形成化合物
    D.1887年,阿伦尼乌斯提出的假说:电解质在溶液中会自发离解成带电的粒子
  •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不法厂家用从毛发中提取的氨基酸配制酱油事件。毛发中含有砷、铅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致癌。与砷同周期、与铅同主族的元素是
    [     ]
    A.Bi
    B.Be
    C.Ge
    D.Ga
◎ 2011年人教版高一化学模块过关测试题(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当将金属钠溶解在液氨中时,能形成一种蓝色的液氨溶液,蓝色据认为是生成了电子氨化物e(NH3)n-的缘故,其生成可用以下的反应式表示:Na+nNH3=Na++e(NH3)n-,小心蒸去氨气可得白色固体NaNH2,而且有以下反应发生:2Na+2NH3=2NaNH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液氨不能发生电离
    B.液氨能电离出NH4+和NH2-
    C.金属钠的液氨溶液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金属钠的液氨溶液时蓝色会逐渐褪去
  •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的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的磁性流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O
    C.该分散系进行电泳实验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 向明矾溶液里加入Ba(OH)2溶液,待SO42-沉淀完全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     ]
    A.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B.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C.全部为Al(OH)3沉淀
    D.几乎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Mg2+、Ca2+、HCO3-、Cl-
    B.Na+、AlO2-、Cl-、SO42-
    C.K+、Fe2+、SO42-、Br- 
    D.Fe2+、Ca2+、Cl-、NO3-
  •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 化学实验证明:人体皮肤中黑色素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多为氧化反应,当加入维生素C时,则可阻断黑色素的形成。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 2011年人教版高一化学模块过关测试题(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 CO2↑+H2O
    B.铁和稀硝酸反应:Fe+2H+=H2↑+Fe2+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3OH-=Al(OH)3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CO3-=CO32-+H2O
  • 气体甲通入溶液乙中时,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
    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C.气体甲可能与溶液乙中的某种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
  • 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陈述I
     陈述Ⅱ 
    判断
    A.
    工业生产硫酸用水吸收SO3
    SO3可与水反应
    I对;Ⅱ对;有
    B.
    Cl2和SO2混合后可用干漂白纸浆 
    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
    I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光
     I对;Ⅱ对;无
    D.
    石墨常用作导电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件好
    I对;Ⅱ对;有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78 g Na2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NA
    B.25℃、101.3 kPa时,11.2 L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4℃、101.3 kPa时,54 m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3NA
    D.2L1mol/L 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
  •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人长期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导致某些疾病,如口角炎与舌炎、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药物其商品名称为:速力菲,药品正式名称为:琥珀酸亚铁薄膜片,本品为黄棕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暗黄色,药片中Fe2+的含量为34.0%~36.0%。该药片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不大。现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亚铁元素 的存在,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理论设计方案:
     
    甲组同学按照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甲组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认真思考了甲组实验失败的原因,模拟药片服用后在人体中溶解的变化过程,重新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
     
    (2)试剂1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试剂2后,溶液为什么显示淡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双氧水溶液后,为什么红色加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1)根据反应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制备SO2气体。①用下列简图,画出制各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原因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因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Y、Z为前18号元素中三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X→A(气),Y+Z→ B(气)。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①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②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①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Y与(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均用200 ml 12 mol/L盐酸与17.4 g 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NaOH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ClO3)2的含量较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多少克?
    (2)实验中所得到的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