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B.
    C.
    D.
  •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1/5--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D.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到CO2--装置气密性不好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原子失去电子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阳离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变成原子
    D.任何可燃性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 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 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改变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
    A.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氧化镁质量与参加反应镁条质量不相等,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研究化学反应的目的之一是获取物质和能量
    B.物质的多样性主要是由物质的状态决定的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D.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 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物质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原子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运动空间
  •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爱护环境,关注自己和他人健康,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其他场所可以任意吸烟
    B.核能不安全,禁止使用核能
    C.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D.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 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选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选出
    [     ]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①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④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产生氢氧化亚铁[Fe(OH)2],最终转化为[Fe(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总反应为2Fe+O2+3H2O==2Fe(OH)3
    C.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3
    D.热敷袋中的铁粉与水在未使用时要分别密封保存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 薄荷醇(化为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B.薄荷醇是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
    ①2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Mg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2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CO2排放过多,低碳生活能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CO2的排放。
    (1)下列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节能灯B.少用机动车C.多用塑料袋
    (2)从火力发电厂尾气中捕捉的CO2纯度很高,可制成固态做食品保鲜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___;CO2还可以被封存在地下或水层,最终转化为固态碳酸盐。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按照分子数1:____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制成甲醇汽油,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际上一般认为飞机飞行时排放的CO2分摊到乘客,经折算每人每公里为0.139公斤,每吸收110公斤的CO2需种植1棵树。从北京到上海的航程约是1100公里,则每位乘客至少需种植棵树才能吸收该航程产生的CO2(填字母)_________。
    A.2;B.3;C.4
  • 某混合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回答:
    (1)能否确定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要确定有无二氧化碳,需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前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确定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气?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内有____(填数字)个质子,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
    (2)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请你计算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在B装置中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________(填编号)装置;在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以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_______________在桌上。
    (3)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实验①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不起催化作用;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
  •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4)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__________。
  • 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某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200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内生成CO2的质量,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1)4分钟后,水垢中CaCO3是否反应完全?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