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第一部分试题
  • 某农场种植的小麦生长迟缓。针对这种情况,小麦结实期应施用的磷肥是
    [     ]
    A.NH4HCO3
    B.Ca(H2PO4)2
    C.K2SO4
    D.CO(NH2)2
  • 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
    A.用大量亚硝酸钠(NaNO2)腌渍食品
    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C.用纯碱制取少量烧碱
    D.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
  • 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
    A.白酒
    B.食醋
    C.烧碱溶液
    D.碳酸钠溶液
  • 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磷酸二氢钾也可用作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氧化物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氢气
    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为十4价
  •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某些企业在生产“龙口粉丝”时添加化肥碳酸氢铵和氨水,以达到增白效果,但这两种物质均可转化成致癌物。这两种化肥属于:

    [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 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
    A.氯化钠 氯化钙
    B.氯化钠 氯化镁
    C.氯化钠 醋酸钙镁
    D.尿素 硝酸钙 硝酸镁
  •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而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     ]
    A.候德榜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第二部分试题
  • 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     ]

    A.生石灰、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①加入过量稀硫酸 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③蒸发、结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K2SO4(K2CO3)
    B.铁粉(Fe2O3)
    C.NaCl(Na2CO3)
    D.银粉(铜粉)
  • 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     ]
    A.Na2CO3
    B.Ca(OH)2
    C.CaO
    D.NaCl
  •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条件下NaHCO3 的溶解度较小 
    B.NaHCO3不是纯碱 
    C.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D.从该反应可以获得氮肥 
  • 向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图曲线正确的是:
    [     ]
    A.
    B.
    C.
    D.
  • 在下表空格中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或物质类别(填氧化物、酸、碱、盐等)。
    物质名称 氢氧化钾 氯化钠
    化学式 MgO HNO3
    物质类别 单质(金属)
  •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用途。请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选择填空:氦气、氮气、氧化钙、盐酸、硝酸、硫酸亚铁。
    ⑴可用来替代氢气作为探充空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⑵可用于生产炸药、染料,与金属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的酸是          
    ⑶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是          
    ⑷为了防止某些食品受潮,在其包装袋中放入一小袋干燥剂,这种干燥剂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第三部分试题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③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④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                         
    ⑤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混合:                       
  •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下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1)当pH=4时,土壤显______性,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地生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施用一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施用由硝酸钾和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E为:             
    (2)若现象I为“生成白色沉淀”,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对疫区病禽进行扑杀、深埋处理,对禽舍等进行消毒。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或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溶液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
     (1)下列措施中对禽舍等的消毒无效的是_____________,
    A 喷洒清水 B 喷洒石灰水 C 喷洒次氯酸钠溶液
    (2)对疫区病禽进行扑杀、深埋处理,属于预防传染病传播措施中的___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3)高锰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消毒,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
  • [发现问题] :小亮和小明在劳动中发现学校花坛部分花的叶面出现了枯黄的现象,便及时施用了足量的化肥,但效果不明显,他们决定用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Ⅰ.[收集资料] :
    (1)花的叶颜色枯黄,他们可选择施用           (填氮肥、磷肥、钾肥)。
    (2)前段时间他们曾用熟石灰对花坛中的酸性土壤进行过改良。
    (3)铵盐受热或与碱混合,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出假设]:
    (1)太阳的暴晒,气温升高使肥效流失;
    (2)与熟石灰反应使肥效流失
    [设计实验]:
    (1)小亮取少量这种化肥置于试管中加热,并在管口放一干燥的pH试纸,试纸无变化。
    (2)另取少量这种化肥与熟石灰混合,闻到有刺激性的气味。小亮得出结论:由第二个实验现象说明花坛的肥效流失与土壤残留的熟石灰有关。
    Ⅱ.[ 问 题 ]:
    (1)小明说小亮的实验有不足的地方,请你指出                        
    (2)请你帮助他们鉴别氮、磷、钾三种肥料:                                  。
  • 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B为未膨胀的气球,C为玻璃导管,D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组实验。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锥形瓶中的物质 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观察到气球(A、B)的变化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 浓氢氧化钠溶液
    A气球胀大 B气球无明显变化
  • 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          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                          
    (3)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保存时应注意                            
    国际首创
    碳酸氢铵(NH4HCO3
    氮含量为20.1%
  • 硫酸钠与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12.2克(均不含结晶水)可以跟150克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同时生成2.2克气体。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完毕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