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安徽省蚌埠市蚌埠铁中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4 g金属镁在反应中全部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7 g NH3所含的电子数目为9NA
    C.28g C2H4气体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为NA
    D.58.5 g NaCl中所含有的Na+离子数目为NA
  • 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

    A.10 mL 1 mol·L-1 Mg(NO3)2溶液
    B.5 mL 0.8 mol·L-1 Al(NO3)3溶液
    C.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
    D.10 mL 0.5 mol·L-1 Cu(NO3)2溶液
  • 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NO2,另一个盛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

    A.配制100 mL 1.00mol/L的NaOH溶液时,发现NaOH已经潮解,仍继续称量
    B.配制100 mL 1.00mol/L的NaCl溶液时定容时俯视液面
    C.配制50 mL 2.00mol/L的Na2CO3溶液时,被称量物与砝码位置放反称量
    D.配制80 mL 0.10mol/L的CuSO4溶液时,准确称取2.0 g胆矾晶体,用100 mL 容量瓶进行准确配制
  • 某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Mg2+ 、Cl-、Na+、NO3-
    B.K+、Na+、NO3-、HCO3-
    C.Na+、Ba2+、Cl-、NO3-
    D.Fe3+、Na+、AlO2-、SO42-
  • 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溶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2 :3
    B.3 :2
    C.1 :2
    D.1 :1
◎ 2012届安徽省蚌埠市蚌埠铁中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H3AsO3与SnCl2在浓盐酸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3SnCl2+12Cl-+2H3AsO3+6H+=2As+3M+6H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① 氧化剂是H3AsO3
    ② 还原性:Cl->As;
    ③ 每生成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④ M为SnCl62-
    ⑤ M是氧化产物。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 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 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之比为

    [     ]

    A.1∶1
    B.1∶5
    C.4∶1
    D.1∶2
  • 在一瓶PH=1的无色溶液中,已检验出含有Ba2+、Ag+,则下列粒子:①Cl-、②Mg2+、③Cu2+、④ NO3-、⑤AlO2- 、⑥ CO32-、⑦NH3·H2O 在此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正确组合是

    [     ]

    A.①②③⑥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
    D.①②⑤⑥⑦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 把ag 铝铁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g,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

    A.70%
    B.30%
    C.52.4%
    D.22.2%
  • 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     ]

    A、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D、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还原反应
◎ 2012届安徽省蚌埠市蚌埠铁中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④⑤②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④②⑤①③
    D.①④②⑤③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实验 
    目的
    A. 证明铁生锈过程中空气参与反应
    B.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 制取BaSO3,并吸收尾气
    D. 从碘水中分离出碘
  •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
    ①醋酸 ②苛性钠 ③氨气 ④铁 ⑤蔗糖溶液 ⑥液氯⑦盐酸 ⑧ 水 ⑨ 二氧化碳 ⑩硫酸钡
  •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
    (2)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的实验。
    (1)甲组:沉淀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混合物溶解后加入过量CaCl2,然后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洗涤沉淀并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气体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如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为减小CO2的溶解,B中溶液应是_________________,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还是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与甲、乙两组操作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定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方法:_________。用到的主要试剂:_______(至少2种)。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至少2件)
  • 已知硝酸锏溶液颜色为蓝色.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铜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为绿色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而铜和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为弄清反应后溶液颜色出现差异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等质量的铜片,分别加人等体积的浓HNO3(14 mol / L)和稀HNO3(4mol /L ), 立即用蘸有NaOH的棉花封住试管口。充分反应后铜均无剩余。
    (1) Cu与浓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蘸有NaOH的棉花封住试管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已知NO2与NaOH溶液反应中,其中NO2的还原产物是亚硝酸盐(NO2- ) 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假设】假设一、因为铜离子浓度大造成的。
    假设二、溶液呈绿色是因为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过量浓硝酸,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3) 上述实验________(“能”或“不能”)证明假设一不成立,原因________________
    (4) 甲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分析推理】
    (5)铜和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为蓝色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