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全国通用广西省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合卷化学部分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低碳”理念,“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 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空气
    B.河水
    C.氧化镁
    D.水泥沙浆
  • 下列属于有毒物质的是 

         [     ]  

    A.淀粉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
    D.蒸馏水
  • 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挥发
  • 表示两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

    A.2H
    B.H
    C.H2
    D.2H2
  • 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

    [     ]

    A.水
    B.汽油
    C.酒精
    D.花生油
  •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取用铁粉
    B.倾倒稀硫酸
    C.吸取石蕊溶液
    D.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 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没有间隙
    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2010年全国通用广西省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合卷化学部分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沸腾时变成水蒸气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 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

    A.NaCl
    B.KNO3
    C.浓H2SO4
    D.NH4NO3
  • 我国古代湿法冶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该反应属于

    [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钾肥具有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功能,下列化肥中具有此功能的是

    [     ]

    A.尿素[CO(NH2)2]
    B.氨水(NH3·H2O)
    C.氯化钾(KCl)
    D.磷矿粉[Ca3(PO4)2]
  • 下列气体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CO2能还原铁矿石
    B.O2能支持燃烧
    C.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H2是最轻的气体
  • 关于甲烷(CH4)或乙醇(C2H5OH)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烷气体含有四个氢原子
    B.乙醇分子中含有水
    C.甲烷燃烧生成物只有水
    D.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8 g
    B.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
    C.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
  •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KClO3的名称为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2010年全国通用广西省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合卷化学部分的第三部分试题
  • 现有下列物质:a. 稀盐酸 b. KIO3 c. 石灰石 d. 熟石灰
    请用序号填空:
    (1)除去铁锈可以用__________。
    (2)食盐中添加_____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3)梧州地处红壤地区,土壤显酸性,农业上常用____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 (1)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通常加入少量MnO2粉末作___________剂,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_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 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________g。
    (2)上图①、②、④中相同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
    (3)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________g。
  • 现有CuSO4、NaCl、NaOH、Na2SO4四种溶液,通过观察即可鉴别出来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溶液,将其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可鉴别出              溶液;剩余的两种溶液,各取少量原溶液再滴加                     溶液即可进行鉴别。
  •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请回答下列与pH相关的问题:
    (1)请分别指出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的pH范围。
    酸性溶液:_____________;碱性溶液:_____________。
    (2)用酚酞溶液检测NaOH溶液,将看到什么颜色?用pH试纸呢?
    用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用pH试纸:______________。
    (3)电解pH=4的稀硫酸(实质是电解水),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请总结出溶液的pH变化与溶液中H+浓度变化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已知A、B是两种盐,B的组成元素比A的组成元素多一种;A与B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同的X、Y、Z三种产物,其中X是无色无味气体,Y和Z是生理盐水的两种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和Z分别是                                            。
    (2)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仅用本题出现过的物质区分A、B两种盐的化学方法是                                  
  • 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上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_盖灭。
    (2)上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_____保持水平。
  •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
    (2)小周建议用上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_。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 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
    (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