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山东省(课标A)中考化学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     ]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塑料器具
  •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事实      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的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KMnO4和K2SO4 溶液的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 2006年山东省(课标A)中考化学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
    B.
    C.
    D.
  • 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     ]

    ⑴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⑵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⑶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⑴
    B.⑵
    C.⑴⑵
    D.⑵⑶
  • 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和___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_______________有关。小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确定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足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山东省(课标A)中考化学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迅速增长的巨大的物质和能源需求与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要维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从化学的角度看,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通过应用和控制化学变化,研究重要元素(如H、C、O、S、Cl、P…)的循环利用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和重复利用。
    材料1:下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 
    材料2:下表是目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及相对值。
    材料3: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它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实现碳元素的循环。其中“”表示参与反应的物质,“”表示物质发生的变化,“”表示在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虚线框内表示理想的碳元素循环体系。
    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利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材料1中,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利用氢元素循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请写出实现这种转化所依据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材料3和2中可以看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目是为了获取能量,但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材料2和3提供的信息,在材料3循环体系中,要保障能量的供给,同时要维持该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从物质变化的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三种不同的措施即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⑶根据材料3,试分别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 如果我们呼吸的清新的空气需要用金钱来购买,如果清澈的水是来自我们的眼睛,那我们的生活还会这样充满快乐吗?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以“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为主题,开展一次科学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和他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究之旅。科学探究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科学的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请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紧扣“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这个主题,围绕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水污染,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需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005年11月上旬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一名三岁的儿童不慎将某种食品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撒入眼中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个悲惨事件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⑴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酿成悲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看到这则报道后,小静留意到,家里有一包包装破损的生石灰干燥剂。小静通过下表中的实验1证明这包干燥剂完全失效了。现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包变质后的干燥剂其成分是什么?将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发现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有的很快,如爆炸,有的相当慢,如铁生锈。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内因是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除此以外,催化剂也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旺;这说明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这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那么,温度和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猜想与假设: a.浓度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3)收集证据: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量筒;锌粒、5%盐酸、20%盐酸。利用上述实验仪器和试剂进行探究,如果假设是a,你认为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如果假设是b,你认为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在实验中,通过观测                    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4)结论与解释:实验证明,条件相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与金属的反应速率越快。其它条件相同,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从反应物的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角度,你认为其原因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交流与反思: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个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快慢的事例。                                    
  • 水是宝贵的资源,防止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消除污染源。已知某化工厂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科技人员设计了边排放边中和硫酸的工艺来处理该工厂的废水,方案如下: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要使该工厂废水达到排放要求,NaOH溶液的流量应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