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前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八)的第一部分试题
  • 小明是一个初三的学生,身体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妈妈为他准备了一周的菜圃,主要有:鲫鱼、鸡肉、豆制品、 牛奶、猪肉、牛肉和米饭等,从营养学角度你认为还应该增加以下的那种会更好?

    [     ]

    A. 鸡蛋
    B. 羊肉
    C. 新鲜的蔬菜
    D. 巧克力
  • 花生油. 盐. 酱. 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

    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酱 ④白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下图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     ]
    A.
    B.
    C.
    D.
  • 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B.腐败苹果,切去腐败部分后可放心食用
    C.少年儿童不能盲目吃各种营养补品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
  • 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纵轴)与时间t(横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 2008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前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八)的第二部分试题
  • 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在一个南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 是饱和溶液
    B. 是不饱和溶液
    C. 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 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 下图是A. 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1℃,这时

    [     ]

    A. 二者均有晶体析出
    B. 只有A析出
    C. 只有B析出
    D. A. B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 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     ]

    A. 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B. 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杀菌消毒
    C. 有机农药的合成或使用
    D. 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 如图是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 乙. 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D. 丙>甲=乙
◎ 2008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前复习质量检测试卷(八)的第三部分试题
  •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淀粉(糖类)、 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请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按下列要求举例(每类写两种): ①淀粉(糖类):________、________;②油脂:_________、________;③蛋白质:_________、 _________;④维生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蔗糖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蔗糖的溶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接近饱和的____________物质溶液会变得饱和。
    (2)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20 ℃时,25 g B物质放入到盛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____溶液。
    (5)20 ℃时,取10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______。
    (6)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 为了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小丽和小芳同学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甲. 乙两个实验。
    小丽同学先在甲烧杯中盛半杯水,将烧杯放在一块薄木板(较轻)上,并在烧杯与木板之间撒一些水,提起烧杯时,木板不能被提起。再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晶体,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发现杯底的水凝结成冰,将烧杯提起,杯底的木板粘在一起被提起,并不会掉下来。
    小芳同学的实验与小丽的类似。在另一块木板面上滴适量熔化的石蜡,将乙烧杯放在木板上,可观察到乙烧杯被凝固的石蜡粘在木板上,提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然后往乙烧杯中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可观察到:乙烧杯与木板分离,木板会掉下来。
    ①. 通过以上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②. 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方法来证明“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_______________
  • (1)如下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加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①. 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 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__;
    ②. 如果加入蒸馏水, 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_____;
    ③. 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 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____。
    (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 均一. 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________是均一. 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_____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 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1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
    (2)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                       的量简(填序号① 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l g/cm3)
  • 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 6%的稀盐酸1000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3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