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30的第一部分试题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 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物质中,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物质
    B.当温度升高时C物质将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D.当c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3℃降低到t2℃时将会析出晶体
  • 下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某些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Cl
     KCl
    NH4Cl
     KNO3
    10℃
    35.8g
    31.0g
    33.3g
    20.9g
    60℃
    37.3g
    45.5g
    55.2g
    110.0g
    [     ]
    A.图中C曲线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
    B.10℃时,K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1.0%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d,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d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 室温下,将5.6g氧化钙投入到94.4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问后.恢复列原来的温度(不计水份蒸发),参考如图,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最是7.4g
    B.溶液的质量是100g
    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6%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C.t1℃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丙溶液从t2℃降低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变大
  •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t1℃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B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如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它们在10℃和60℃时的溶解度数据.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曲线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60℃时,将120g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4.5%
  • 如图为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20 °C时,A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
    B.30 °C时,A、B的溶解度为40
    C.在30 °C时,28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A的质量为80g
    D.60 °C时,将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 °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 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从X和少量Y的混合物中提纯X
    C.t1℃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agX和agY,经过充分搅拌,均得到饱和溶液溶液
    D.分别将t3℃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30的第二部分试题
  •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是我国预防人民碘缺乏病最经济和最有效地措施.下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物质大
    D.3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30g的甲物质
  •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A,B的溶解度相等
    B.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 下图所示曲线x、y、z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Y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t2℃时,X和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均为n:100
    C.t3℃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X、Y、Z三种物质各mg,只有X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Z的X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X,最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
  • 有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t℃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C.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度最多的是甲
    B.t3℃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C.t3℃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D.丙中有少量的甲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此图,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a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B.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关系为Sa=Sb>Sc
    C.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其质量分数都变大
  • 如图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X>Y>Z
    B.在t2℃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在温度大于t2℃、小于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Y>Z>X
    D.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4℃冷却到t1℃时,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大小顺序为:X>Z>Y
  • 下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浓硫酸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 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2℃时,得到M的不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30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60℃时,50克水中加入50克甲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4:9
    B.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到40℃时,乙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丙和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乙>甲>丙
  • 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20℃时,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
    D.降低温度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n点表示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点可表示t2℃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
    C.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W(甲)=W(乙)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A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
    C.若要将组成在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溶液,只能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将T2℃时组成相当于在M点的C与水的混合物降温到T1℃,可得到C的不饱和溶液
  • 如图a、b两种物质的溶液解度曲线,据图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增大
    B.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6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当温度不改变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溶解物质a
  •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溶解80gX即可得到X的饱和溶液
    B.溶解度:X>Y>Z
    C.t℃时,X、Y、Z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当X中含有少量z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X
  •  
    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象可知
    [     ]
    A.20℃时,100gNaNO2的饱和溶液中含NaNO280.8g
    B.t2℃时,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NO2<NaCl<M
    C.分别将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二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可用下述方案鉴别NaNO2、NaCl两种物质: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充分搅拌后观察
  • 下列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A.1 ×101kPa、20℃
    B.2 ×101kPa、10℃
    C.2 ×101kPa、20℃
    D.1 ×101kPa、10℃
  • 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普通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一定产生大量泡沫
    B.“普通水”里含有氧分子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
    D.加热“普通水”能提高水的去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