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三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第一部分试题
  • 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57.3 kJ/mol
    B.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ΔH=-57.3 k J/mol
    C.C8H18(l)+25/2O2(g)===8CO2(g)+9H2O ΔH=-5 518 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5 518 kJ/mol
  • 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1/2O2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上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 已知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为
    [     ]
    A.404
    B.260
    C.230
    D.200
◎ 2012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三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1; Cl2(g) + H2(g) = 2HCl(g) ΔH2
    2Cl2(g) + 2H2O(g) = 4HCl(g) + 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 已知:H2(g)+F2(g)=2HF(g) △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
  • 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 2012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三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的第三部分试题
  • 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A.N2(g)+3H2(g)===2NH3(l) ΔH=2(a-b-c)kJ/mol
    B.N2(g)+3H2(g)===2NH3(g) ΔH=2(b-a)kJ/mol
    C.1/2N2(g)+3/2H2(g)===NH3(l) ΔH=(b+c-a)kJ/mol
    D.1/2N2(g)+3/2H2(g)===NH3(g) ΔH=(a+b)kJ/mol
  •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的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 kJ/mol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 kJ/mol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ΔH=________kJ/mol。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 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溶液中c(H2CO3)________c(CO3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 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元素T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族。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Δ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 0.2 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 K时放出热量215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 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_____L。
    (2)已知:2SO2(g)+O2(g)2SO3(g) △H=-196.6kJ·mol-1
    2NO(g)+O2(g) = 2NO2(g) △H=-113.0 kJ·mol-1
    则反应SO2(g)+NO2(g) = SO3(g)+ NO(g)的△H=________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2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H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ⅹ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
  • 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 内,在第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_________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 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ΔH=+206 kJ/mol。
    ①在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 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 ===CO2(g)+2H2O(g)  ΔH=-802 kJ/mol,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