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的第一部分试题
  • 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加水    
    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铵晶体
  •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种固体溶质高温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低温下的饱和溶液浓    
    B.同种固体溶质低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可能比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浓    
    C.在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    
    D.在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其他物质,溶液质量都不会增加
  •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 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硝酸钾的溶解度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 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
    A.A
    B.B
    C.C
    D.D
  •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 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 g    
    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阵低    
    C.50℃时,100 g水中加入80 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D.将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0℃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 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            B       
    [     ]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固体
  •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 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当温度__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捞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此时它比氯化铵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当把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混合饱和溶液从50℃降到20℃时,析出晶体多的是________。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觋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 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 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 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 70℃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0 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 如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多
  • 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的第三部分试题
  • 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 如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 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 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
    A.130 g    
    B.140g
    C.160 g
    D.180g
  • 25℃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A.
    B.
    C.
    D.
  •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5 g NaCl完全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    
    C.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3℃,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 t1℃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填物质序号)。
  • 下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读取信息后回答:
      
    (1)A、B物质都属于________物质(“难溶”、“微溶”或“易溶”) 
    (2)A、B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给出的曲线中,________与A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填曲线编号);   
    (3)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
  • 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70℃时,在100g水中加入110 g硝酸钾固体,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将上述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________g。      
    (3)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①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________;    
    ②关于剩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含氯化钠,不合硝酸钾,且氯化钠达到饱和    
    B.既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只有氯化钠达到饱和    
    C.既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两者都达到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