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4《第6章 溶解现象》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25℃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
  • 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 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 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     ]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 甲试管装有10mL的水,加入3g硫酸铁并充分搅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若将上层溶液倒出4 mL于乙试管中,则甲、乙两试管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分数之比是  
    [     ]
    A.3:4  
    B.2:3  
    C.1:1  
    D.3:2
  • 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     ]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将氯化钠晶体溶于水中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 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 g 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     ]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
◎ 201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4《第6章 溶解现象》的第二部分试题
  •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溶解、蒸发、过滤  
    B.溶解、过滤、烘干  
    C.结晶、溶解、过滤  
    D.溶解、烘干、过滤
  • 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
    A.
    B.
    C.
    D.
  •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改变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有许多,以下方法中不能达到改变溶解性目的是
    [     ]
    A.改变溶剂的温度  
    B.利用非水溶剂  
    C.利用乳化剂  
    D.增加溶剂量
  • 日常生活中的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如果在食醋中醋酸所含的氢原子与水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40,则该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     ]
    A.1%  
    B.4%  
    C.8%  
    D.10%
  • 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20℃~30℃之间  
    D.除去碳酸钠浓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可用冷却结晶法
  • 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 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3 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100g水,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若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0g甲,则此时的温度应是t1
◎ 2010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4《第6章 溶解现象》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图中的直线表示t℃某物质在不同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d、四点则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情况,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     ]
    A.a=b>c=d  
    B.a=b=d>c  
    C.a>b>c>d  
    D.a>b=c>d
  • 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可总结出的规律是:对于硫酸溶液 _________ ;对于氨水 _________
    (2)某同学多次、随机抽取表中数据来探究浓、稀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与浓、稀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已知:将12%的硫酸溶液与28%的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a%,此a值为 _________ .而将12%的硫酸溶液与28%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a%(用“>”、“<”或“=”填空,下同);将12%的氨水与28%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a%.
    (3)根据以上计算或推理的结果,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代表甲的 _________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请填写下表剩余空格.(在表中的第1、2、3栏内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4栏内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你能完成下列分离吗?
    (1)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氯化钠等杂质).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 _________ 的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
    (2)具体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④洗涤干燥.
    (3)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 _________ _________ 等.
  • 某工厂在装配一件设备时,不小心把一个用镁合金制造的精密空心小球掉到一个又深、又小的坚固的水泥小洞中,用各种工具都取不出来,有人提出往小洞中倒入某种溶液使小球浮起的方法.现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注:水的密度为1g/cm3,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在保证不损坏小球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用上表中 _________ 物质配制成溶液,倒入小洞中使小球浮起,该溶液的最低温度应保持在 _________ ℃以上(已知该小球的密度为1.60g/cm3).在以上计算所得的最低温度时,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若小洞的容积为4000mL,要配制4000mL上述饱和溶液,理论上至少需要溶质 _________ g.
  • 根据如图所示的市售浓硫酸的标签计算已知该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现要配制:1 0%的稀硫酸2940 g作为钢铁表面的酸洗液,需要浓硫酸 _________ g,换算成体积约为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还需要水(密度约为1 g/cm3_________mL.配制时应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 将150mL稀盐酸(密度为1.1 g/cm3)加入盛有53 g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96 g,(计算保留一位小数).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