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 金属》单元测试3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体为钢结构,钢属于
    [     ]
    A.复合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金属材料
  • “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青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合金  
    B.可以用铁筒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下列与铁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炼铁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的过程  
    C.铁制污水管道可常用废酸液冲洗  
    D.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 铁制菜刀在生产时要通过“淬火”处理,具体操作是将红热的菜刀浸入水中急速冷却.此时发生反应如下3Fe+4H2O Fe3O4+4H2↑该反应中属于还原剂的是
    [     ]
    A.Fe  
    B.H2O  
    C.Fe3O 
    D.H2
  •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金、银制首饰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Cu+AgNO3=Cu(NO3)2+Ag
    B.2Cu+O2=2CuO
    C.Cu+H2SO4=CuSO4+H2
    D.CuCl2+K2SO4=CuSO4+2KCl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空气中被点燃,火星四射  
    B.氧化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  
    C.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发生猛烈爆炸  
    D.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     ]
    A.铁丝不变化  
    B.铁丝逐渐消失  
    C.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 2010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 金属》单元测试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不能用金属与相应的酸直接反应制取的盐是
    [      ]
    A.FeCl3  
    B.MgCl2  
    C.ZnSO4  
    D.FeCl2
  • 往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是
    [     ]
    A.Ag+、Cu2+、Mg2+、Fe2+  
    B.Cu2+、Mg2+、Fe2+ 
    C.Mg2+、Fe2+  
    D.Cu2+、Fe2+
  • 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 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和硫酸铜,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
    A.氢氧化钠  
    B.铁粉  
    C.氧化镁  
    D.镁粉
  •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一次性判断金属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这种试剂是
    [     ]
    A.氯化镁溶液  
    B.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银溶液
  • 下列认识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B.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D.分别将Mg、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 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该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
    A.铁  
    B.碳  
    C.铁、碳混合物  
    D.硫酸亚铁
  • 将过量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
    A.Zn,Cu和Fe  
    B.Cu  
    C.Zn和Cu  
    D.Cu和Fe
  • 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 2010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 金属》单元测试3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将26g某金属混合物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共收集到2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
    A.Mg和Zn  
    B.Fe和Zn  
    C.Zn和Cu  
    D.Cu和Fe
  •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铁等质量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  
    C.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  
    D.铁和铝均有剩余
  • 请从H、O、Na、Fe、Cl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各写一例)
    (1)溶液呈浅绿色的盐 _________
    (2)可用于钢铁表面除锈的酸 _________
    (3)一种可溶性的碱 _________
    (4)一种红褐色的碱 _________
  • 写出下列金属之最(写名称)①导电性最好的金属 _________ ;②硬度最大的金属 _________
  • 填写下列空白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铝粉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
    ②把一根表面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稀硫酸中,可以看到溶液颜色由 _________ 色变 _________ 色,然后有大量 _________ 产生;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 _________
    ③铁生锈主要是铁跟 _________ 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④写出生活中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
  • 商代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试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属于 _________ (填“单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之一)
    (2)“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
    (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 反应.
  • 在Cu(NO3)2、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 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填写化学式
    ①Cu(Fe2O3_________
    ②MgCl2(HCl)_________
  •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它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实验时在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3)图(1)中,设计第②个酒精灯的目的是 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实验时,应先点燃第 _________ 个酒精灯.
    (4)图(2)与图(1)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
  • 化学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主要成分是Zn(NO3)2和AgNO3)并对定影液进行处理,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固体.设计步骤如下:根据题意试解答下列问题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X为_________,Y为_________.(写化学式)
    (3)加入适量的Ba(NO3)2的目的是_________,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 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