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江苏省常州市初三化学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葡萄酿酒      
    C.粮食霉变      
    D.烟花爆炸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河水            
    B.蒸馏水          
    C.氨水            
    D.汽水
  •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可以用来保护粮食等  
    B.氧气具有可燃性,被用于火箭发射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空气具有一定的自我洁净能力,但对雾霾等空气污染必须加以预防和治理
  • 有一种红色的蚂蚁-- 红火蚁,它们啃食植物的根甚至叮咬人体。医生告诫人们若被红火蚁叮咬,可在被叮咬过的皮肤处涂上肥皂水( 显碱性) 以消除痛痒,由此可知红火蚁叮咬时的分泌物有一种红色的蚂蚁-- 红火蚁,它们啃食植物的根甚至叮咬人体。医生告诫人们若被红火蚁叮咬,可在被叮咬过的皮肤处涂上肥皂水( 显碱性) 以消除痛痒,由此可知红火蚁叮咬时的分泌物pH
    [     ]
    A.<7              
    B.=7            
    C.>7          
    D.无法确定
  •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酒精    乙醇       C2H6O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2CO3
  • 利用水电解器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阳极玻璃管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阳极玻璃管与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噗”声    
    D.向电解后的残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呈红色
  • 某同学的化学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化学知识。以下是其中的四个知识点,错误的是   
    [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人体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C.铝的抗锈蚀能力强的原因是铝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农业上,可以用碱性物质改良酸性土壤,如氢氧化钠等
◎ 2013届江苏省常州市初三化学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可燃冰”(CH4﹒8H2O)是亟待开发的一种能源。下列    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属于氧化物       
    B.可燃冰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8
    C.可燃冰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D.可燃冰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0:8
  • 下列对有关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均可用于食品包装
    B.普通玻璃和有机玻璃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铝合金、不锈钢、储氢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D.羊毛和化纤制品被灼烧时会产生相同的气味
  •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
    C.用水鉴别碳酸钙和氢氧化钙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
  • 下列各组物质在pH=12的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CuCl2 NaCl KNO3
    B.NaCl NaOH NaNO3
    C.BaCl2 KNO3 Na2SO4
    D.KNO3 H2SO4 NaCl
  • 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 是
    [     ]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分子间的间隙:水蒸气>冰
    B.活泼性:Fe>Cu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C2H4<C3H6
    D.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H2O2=NH3
  • 小明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下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硫酸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蒸馏水
    D.澄清石灰水
◎ 2013届江苏省常州市初三化学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都显蓝色
    B.稀盐酸中的溶质是盐酸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
    D.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 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N2气体     O2          硫粉燃烧
    B.NaCl固体 泥沙等不溶性固体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HCl溶液   H2SO4       加入Ba(NO3)2溶液,过滤
  •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现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W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C.W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表中X的值为2.8
  • 人体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营养不足而导致发生各种疾病,将下列疾病和缺乏的相关营养物质用线段连接起来。              
    甲状腺疾病                维生素C                  
    低血糖                       维生素B                  
    坏血病                       碘元素                  
    贫血症                       葡萄糖                
    骨质疏松                    铁元素                  
    脚气病                       钙元素
  • 请写出下列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
    (1)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                          ,完成该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留有的水的作用是                                
    (2)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工业冶炼生铁的设备名称            
    (3)稀硫酸除铁锈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微粒                     (填符号);  
    (4)氯化铵晶体(NH4Cl)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一种氨臭味的气体:                           ,检验该气体可用湿润的               试纸。
    (5)碳酸氢钠在医学上被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2)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4)指出如图的过滤操作的错误                               ;在蒸发滤液A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        
  •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不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填“有关”或“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下图: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                            
    ②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          
  • 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 g 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