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我国的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

    [     ]

    A.中部
    B.东部
    C.西部
    D.北部
  • 图中字母A~F中,代表山区的是
    [     ]
    A.B
    B.F
    C.A
    D.E
  • 在陆地五种地形中,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下图提示的信息,完成1—3题。

    1、我国的五种地形中,图中未体现出来的是

    [     ]

    A.盆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2、上图所示的我国主要地形类型,按面积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3、上图四类地形中,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分布最广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关于山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山区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山区最适合发展林业
    C.山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
    D.山区多发生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
  •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是

    [     ]

    A.泥石流
    B.滑坡
    C.地震
    D.台风
    2、下列可以有效防治该自然灾害的是

    [     ]

    A.网包
    B.修建拦沙坝
    C.开挖排水沟
    D.清挖
◎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地少,高原、盆地分布广,分布有我国主要的东西、南北、西北—东南等走向的山脉。西部复杂的地形对经济发展有很大制约作用。
    材料二:
    我国主要贫困县的分布图
    (1)我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贫困县贫穷的原因,不包括_______。(填字母)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自然灾害多发C.自然资源丰富D.自然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3)字母A表示________山脉,图上的______(填字母)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区中常见的地质方面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的人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依据下列图文资料,判断山区开发中存在的有利及不利条件。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当地的人们架设简易铁索吊桥,供行人过往。
    (3)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安徽黄山2009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000万人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泥石流还对一些河流航道、水电站工程等造成严重危害。
    (1)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泥石流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防治泥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