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届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小明在街上看到一辆牌照为“鄂A06356”的汽车,据此判断该车的发牌省级行政区应是
    [     ]
    A.湖南
    B.江西
    C.广东
    D.湖北
  •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
    A.由东向西流动
    B.由南向北流动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南流向西北
    2、甲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 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的是
    [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 图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四点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 2009届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我市小华同学准备利用暑假骑车外出旅行,如果他从学校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 正北、正西各骑100公里,那么他最后到达的地点应该是
    [     ]
    A.学校
    B.学校的东面
    C.学校的西面
    D.无法确定
  • 读图,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     ]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采集地——雅典,对应的气候类型图应为图中的
    [     ]
    A、A
    B、B
    C、C
    D、D
  • 下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航线经过的P处为当今的
    [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霍尔木兹海峡
    D.麦哲伦海峡
    2、从该图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没有经过下列选项中的
    [     ]
    A.南亚
    B.孟加拉湾
    C.阿拉伯半岛
    D.欧洲西部
◎ 2009届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观察某岛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岛的经、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该岛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岛的气候特征最有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暖湿气流来自西南方向,那么B、E、F三点中降水最多的是_____ 点。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40m
        B.110m
        C.160m
        D.180m
    (3)在图中沿直线DE绘制地形剖面图。
  • 参照下图,回答问题。
    (1)通过图示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 、_________ 。
    (2)此时,徐州市_____(多选)
    [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C.盛行西北风,气温较低
        D.生活用煤量增加,污染加重
    (3)某极地科学考察船需要从我国中山站(76°22′E,69°22′S)到长城站(58°57′W,62°13′
        S)卸货,如果沿着南纬65度附近,走最近的航线,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 、_________ 。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据气象局天气预报,地震灾区都江堰市13日白天到14日白天部分地区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下面天气符号的含义)
    (2)左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地区,若从该地空运药品到汶川,途中经过我国著名的地理界线是_________ 。
    (3)恶劣的天气有可能在山区引发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若震区某处的地形如右图所示(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运动路线,箭头表示逃生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P点,则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