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高一地理课堂基础训练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第一部分试题
  • 婚俗主要影响着人口的
    [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文化水平
    D、年龄构成
  • 据5月9日韩国媒体报道:日本《韩日新闻》8日报道称,日本人20~30岁的年轻人希望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男性希望结婚的年龄平均33.9岁,而女性为32.2岁。男女都首次突碱30岁。日本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2月份以日本首都东京一带的1376人为对象进行的这一调查表明,无论男女都不希望早早就结婚成家。而在日本政府2003年的人口动态统计中,平均初婚年龄男性29.4岁,女性27.6岁。本次的调查结果比上述统计平均高出4岁。根据你对以上资料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本是世界人口超过l亿的人口大国,晚婚的观念对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B、初婚年龄增长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C、这种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剧日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的减少,给未来社会带来更多的困难
    D、晚婚是一种婚育时尚,对其他方面影响不大
  • 拉丁美洲人口出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是
    [     ]
    A、婚俗
    B、宗教
    C、政策
    D、观念
  • 地域文化是指
    [     ]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初婚年龄的大小对下列各项影响最小的是
    [     ]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死亡率
    D、亲子年龄差距
  • 关于婚姻稳定程度及其对人口出生率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方国家的婚姻关系一般比较稳定
    B、离婚率、再婚率的提高一般会提高出生率
    C、发展中国家生活贫困,婚姻关系不稳定
    D、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 中国文化对人口生育率有明显影响的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湘教版高一地理课堂基础训练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第二部分试题
  •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值。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
    1983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1~2题。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男轻女指数”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重男轻女指数”的高低与当地地域文化无关
  •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17:100、少数省份高达130:100,出生性别比失调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原因是
    [     ]
    A、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B、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C、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D、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2、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
    A、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B、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
    C、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D、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 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 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人口迁移
    B、调整了人口分布
    C、提高了人口素质
    D、增加了人口出生率
◎ 湘教版高一地理课堂基础训练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第三部分试题
  •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出生100 个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一般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在 103~107之间是合理的,否则性别比就是失衡的。下图是安徽省黄山市近五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关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最不恰当的是 
    [     ]
    A、现代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胎儿的性别识别能力
    B、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C、女婴死亡率高
    D、存在生女孩隐瞒不报的现象
  • 读“我国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35~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
             ①_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___的妇女,随着妇女________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
             越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落后地区的妇女生育子女数高于居住在________发达地区的妇女。
    (2)从图中推理得出:
             ①__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
             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程度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很大。
             ③提高居住在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受____________程度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当务
             之急。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3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970年的33. 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 23‰和8.77‰。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变化为1998年的23.57岁。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1991年的4.84 人变化为1998年的3.63人。
    (1)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逐年推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近30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我国家庭平均规模近30年来逐年缩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及问题的角度,试分析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北美指不合墨西哥的北美洲
    (1)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_________倍。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地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域文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下列事象进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归类。
    A、教育和讲课B、海市蜃楼C、光盘和电脑D、歌剧《茶花女》E、尼亚加拉瀑布F、多媒体教室G、城市雕塑H、厄尔尼诺现象I、乡村的苹果园J、潍坊“风筝节”K、泰山日出L法律词典M、珠穆朗玛峰N、阿基米德定律O、“神舟”五号飞船P、森林法Q、江南丘陵R、阑尾切除手术
    属于精神文化事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物质文化事象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表是我国1981年35岁到45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情况。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中可知人口的生育率与__________(因素)成反比。当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结
            合上述材料可知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提高人口素质与控制人口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它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以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生育方面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