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高一地理课堂基础训练第三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4题。
    1、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
    [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2、破坏植被引起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无限性
    3、图示反映了该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
    [     ]
    A、较高
    B、较低
    C、低
    D、高
    4、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     ]
    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
    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
  •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保温性不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2、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     ]
    A、增施熟石灰
    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
    D、毁林开荒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
        我国鲁西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和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
    材料二:
    材料三:
    1、形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A、粗放开荒
    B、破坏植被
    C、围湖造田
    D、沙质土地
    2、在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在沙质土地上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的原因是
    [     ]
    A、春季,翻耕后疏松土壤暴露在大风中,更易侵蚀
    B、夏季,翻耕后疏松土壤暴露在雨水中,更易侵蚀
    C、秋季,翻耕后疏松土壤暴露在雨水中,更易侵蚀
    D、冬季,翻耕后疏松土壤暴露在大风中,更易侵蚀
    3、建立网格网络化混农林,除与成片林具有共同优势外,还实现了农业与林业的有机结合及共同发展。
        其体现了
        ①绿色植物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②陆地环境的差异性原理
        ③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湘教版高一地理课堂基础训练第三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完成下表。
  •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
        土壤中吸收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
        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利用、轻养护,肥力下降。
    材料二: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积聚到地表土壤中,形成大面积盐碱化土壤。 材料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
    (1)人类对土地的耕作和经营,是否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否向土壤中多施肥,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湘教版高一地理课堂基础训练第三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水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
        域的_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以及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
        _______。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个“社稷坛”,坛中间是由五种颜色的土铺成的台面,中间是黄色,东面是青色,西边是白色,南部是红色,北方是黑色,这五色土反映的正是我国境内土壤分布的大致状况。
    (1)我国南方广大的丘陵地区分布的土壤叫________,它的有机质含量一____,呈____ (酸、中、碱)
        性,土质________,改良该土壤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____质(土壤组成物质)含量多,这主要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3)我国土壤颜色可谓五颜六色,北京“社稷坛”中,中间的黄色土的代表分布区在________、______
        __,白色土常指________。另外我国四川盆地还有一种著名的____色土,该土的____物养分高,可以
        在风化的母质上直接刨耕引种。但近年来,当地政府已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材料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_______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________,注入土壤中的
        ________增加。
    (2)森林被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_______侵蚀,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种自
        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4)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选择下列适当选项的字母填人相应位置(每项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