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有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 一艘油轮由A地出发,经过B和C,到D地。请你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完成1—3题。
    1、油轮由B地到D地的航行过程中,其方向的变化是
    [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东北再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
    D.先向东再向东北
    2、油轮在A、B、C、D四个地点的位置,正确的是
    [     ]
    A.A(10°,12°)
    B.B(30°N,140°E)
    C.C(30°,160°N)
    D.D(50°N,150°W)
    3、正确判断经度和纬度的方法是
    [     ]
    A.所有经度都是自东向西递减
    B.所有纬度都是自南向北递减
    C.度数向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
    D.度数向北越来越小的是北纬
  • 3月21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
    [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D.秋季
  • 有关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B.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太阳
    D.公转周期是1天
  • 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 在同一幅地图内,下列比例尺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     ]
    A.1:50000
    B.图上1cm表示实地距离50千米
    C.1/250000
    D.
  • 绘制一幅某市区交通旅游图,用下列哪一个比例尺比较合适?
    [     ]
    A.1:10000
    B.
    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读下面“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村的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村在乙村的东北方
    B.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
    C.乙村在甲村的西南方
    D.乙村在甲村的东北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山的海拔高度低于1400米
    B.甲、乙两村的海拔高度一定相同
    C.一般情况下,甲村的降水多于乙村
    D.设计中的甲、乙两村之间的公路M比N更经济合理
◎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当地球公转到下图中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读以下“四省轮廓图”,完成1—3题。
    1、四省中,黄河流经的省区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以上四省的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鄂陕黑鲁
    B.湘晋黑鲁
    C.鄂晋辽鲁
    D.赣陕吉鲁
    3、四省中省会城市对应错误的是
    [     ]
    A.①一武汉
    B.②一太原
    C.③一哈尔滨
    D.④一济南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大家庭,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下列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北地区的是
    [     ]
    A.回族
    B.朝鲜族
    C.壮族
    D.傣族
  • 有关四大高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沟壑纵横
    B.内蒙古高原地形坦荡
    C.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D.云贵高原雪山连绵
  • 下图表示太行山的是
    [     ]
    A.A
    B.B
    C.C
    D.D
  • 每年的5月下旬,河北省的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
    A.河南省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B.河南省比河北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
    C.河南省小麦的品种好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
  • 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是
    [     ]
    A.由东向西递增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下图中,表示雾的天气符号是

    [     ]

    A.A
    B.B
    C.C
    D.D
◎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下列四种气候直方图中,符合中国的气候类型的是
    [     ]
    A.A
    B.B
    C.C
    D.D
  •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据此回答1—2题。
    1、“雪山”是指
    [     ]
    A.唐古拉山脉
    B.昆仑山脉
    C.珠穆朗玛峰
    D.四川邛崃山
    2、长江干流上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     ]
    A.葛洲坝
    B.三峡
    C.小浪底
    D.二滩
  • 将地形部位与其等高线分布特征用直线一一对应连接起来。
    A.山顶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E.陡崖
    ①等高线重叠处
    ②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
    ③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
    ④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⑤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 根据我国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表,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表中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描述该地的气候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省份:A________省、B________省、C________省、D________省、E________省。图中五省的行政中心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ABCDE五省中,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________,有两个简称的省是________,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是________,与直辖市相邻的省是________。(填省名)
    (3)图中五省中,不与我国自治区相邻的省是________。(填省名)
  • 读“中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高原;b________平原;c________高原;d________山脉
    (2)图中A是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_米以上,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B是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________米,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C是第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下,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该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势的优势:对气候: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________;对河流: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和_______的经济联系;阶梯间交界处:落差大,多急流瀑布,____________丰富。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黄河和长江的流向均大致为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长江注入____海,黄河注入____海。
    (4)目前,我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填字母)
    A.径流量增加
    B.泥沙含量减少
    C.水能蕴藏量增加
    D.流域面积增大
    (5)为了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我国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的是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国人口的最大容量,有关专家预测为16亿。如果超过了16亿人,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按1973年生育水平计算,到1994年10年时间我国人口可迭15亿,因实行了计划生育,实际人口则为12亿,少生3亿。
    材料二:
        1989年4月14日为“中国11亿人口日”。1995年的2月15日为“中国12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这一天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1)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否收到显著成效?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划生育”是否可以放松?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