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湘教版高一下学期地理第四章综合达标训练卷(B卷)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     ]
    A、多边形聚落
    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
    D、团状聚落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坐落
    D、为逃避野兽袭击
    3、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影响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
  •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
    1、居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聚落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1~4题。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2、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     ]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4、图示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石油、天然气
    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
    D、天然气、风能
  • 读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影响当地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经济因素
    D、社会因素
  • 下图表示我国西南某地区聚落分布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左右两图所示聚落的分布特点,分别为
    [     ]
    A、左图—位于河流于支流的交汇地带,右图—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B、左图—位于港口附近,右图—位于林区的边缘
    C、左图—位于交通线附近并沿交通线延伸,右图—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D、左图—位于河流两岸,右图—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2、左右两图所示聚落,受自然灾害危害较大的分别是
    [     ]
    A、左图—干旱,右图—洪水
    B、左图—洪涝,右图—滑坡
    C、左图—泥石流,右图—地震
    D、左图—地震,右图—干旱
◎ 国际湘教版高一下学期地理第四章综合达标训练卷(B卷)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读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回答1~2题。
    1、读图分析,20世纪增温幅度最大的两个时期是
    [     ]
    A、1908~1920年和1970~1998年
    B、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
    C、1910~1945年和1965~1998年
    D、1860~1865年和1976~2000年
    2、下列各部门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
    A、农业和林业
    B、牧业和渔业
    C、工业和贸易
    D、农业和渔业
  •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粮食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 洪涝灾害与锋面和气旋的活动关系密切,下列有关锋面和气旋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春夏之交,夏季风开始于华南一带盛行,冷暖气团交汇于华南地区,暴雨时有发生
    ②6、7月份,锋面雨带交汇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雨
    ③7、8月份锋面雨带移至华北与东北地区,北方进入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西南夏季风影响,也时
        降暴雨
    ④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侵袭,形成暴雨天气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国际湘教版高一下学期地理第四章综合达标训练卷(B卷)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洪水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下列有关淮河洪水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集中且为暴雨
    ②流域地势平坦,平均比降小
    ③中游河段弯曲,不利于宣泄水流
    ④台风危害严重
    ⑤中下游河道淤塞,失去了入海口
    ⑥人们围湖造田,湖泊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 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越高,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大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逐渐下降,并且能够日益广泛和深刻
          地改造和征服自然环境
    D、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只能听从自然的摆布
  •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___________,大致呈_____________状分布,分析 A、B、
         C、D四个聚落中______________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图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 环抱处,为凸
                  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是坐北朝南的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
            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经过漫长的讨论后闭幕,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但同意“记录”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共同提出的哥本哈根协议。 该协议设定了全球变暖不超过2℃的目标,并重申了富国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 亿美元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2)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进入2009年11月后,一股又一股寒潮向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袭来,人们普遍感到当年冬季特别冷。下图示意入侵我国寒潮的源地和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寒潮源地是北冰洋,先后途经我国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__________高原东侧南下。
    (2)中路源地是C区域一带,从D__________湖西侧南下,先后经我国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山脉、
             ___________高原、华北平原,到达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3)说明我国A、B地形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寒潮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主要在什么季节?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图中的C区域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试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沙尘暴”灾害链。读图并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码相应的空
             格内。

    A、雪灾 B、低温 C、生物冻害 D、大气污染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 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
            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