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降水多集中在夏秋——河流丰水期长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 下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3、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最确切的是
    [     ]
    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但这个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3题。
    1、指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地理事物一般是
    [     ]
    A.地形地势
    B.气候类型
    C.植被类型
    D.土壤类型
    2、在我国东部,从济南到海南,自然带依次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自然带沿一定方向递变规律是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这种分异规律
    [     ]
    A.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均有可能
    B.一定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一定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一定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城市①所处内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下面两图中,图I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大致沿经线方向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Ⅱ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
    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2、在图Ⅱ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
    3、在图Ⅱ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丙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C.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 下图是我国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城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2、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相对高度大
    B.热量丰富
    C.纬度位置低
    D.降水量大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读下图甲和乙,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1—3题。
    1、当甲地两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
    A.丁>丙>乙>甲
    B.丁>乙>丙>甲
    C.乙>丁>丙>甲
    D.丁>丙>乙>甲
    2、若乙表示的是我国天山,则其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3、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地理事物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岩石组成、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很少呈带状分布,而多呈斑块状分布。以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     ]
    A.非洲赤道南北的自然带基本呈对称分布
    B.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
    C.我国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山地寒冻苔原
    D.内蒙古自东向西分布着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完成1—2题。
    1、影响雪线海拔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降雪量
    C.纬度
    D.山脉走向
    2、天山北坡雪线较南坡低,主要原因是
    [     ]
    A.北坡降水量少,光照强
    B.北坡降水量少,光照弱
    C.北坡降水量多,光照弱
    D.北坡降水量多,光照强
  •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 玉龙雪山冰川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周期性气候波动的控制,冰川时进时退,但幅度不大。玉龙雪山冰川在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的后退阶段以后,最近又显示出前进趋势。除非突然出现全球气候大幅度变暖的情况,在大部分时期内,冰川受气温和降水非同步变化的制约,在总体趋势上是比较稳定的,
    不会很快消失,也不会突然大幅度前进,估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问内,气候和冰川还将按这个趋势变化,玉龙雪山冰川仍会存在。回答1—2题。
    1、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纬度越高雪线越高
    B.海拔,海拔越高雪线越高
    C.经度,距海越近雪线越高
    D.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气温高、降水少的地区雪线高
    2、下列关于玉龙雪山冰川进退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气温上升雪线上升,冰川因此前进
    B.气温上升,可能带来降水的增加,雪线可能后退
    C.冰川后退是因为气温下降了
    D.气温的周期性升降是冰川进退的主要原因
  • “≥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下面的甲、乙两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
    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某大洲局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如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自然带分别为
    [     ]
    A.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乙自然带在图示区域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川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甲中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_。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
    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被①表示____,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
    (3)图中洋流对②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甲中A区域是水能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如图乙)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区河流分布状况看,该地区的地形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A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却开发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A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B、C两城市冬季气候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