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14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
    [     ]
    A、中心商务区
    B、钢铁工业区
    C、居民住宅区
    D、公园游览区
    2、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B、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D、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
  • 读“世界城市人口随时间变化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说法最合理的是

    [     ]

    A、在A阶段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大
    B、在B阶段时,城市出现劳动力紧缺、交通拥挤等问题
    C、在C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密集于市中心
    D、在C阶段时,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1949年以来,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社会经济
    C、地理位置
    D、地域文化
  •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有
    [     ]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
    B、非农用地不断扩大
    C、城市化速度趋缓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 2005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对北京市进行了第三次交通综合调查,调查表明:2005年居民出行距离比2000年增长了16.25%。阅读资料和下图回答1~2题。

    1986~2005年北京市交通结构比例变化图
    1、北京市交通结构变化的特点为
    [     ]
    A、机动车出行逐渐成为主要方式
    B、小汽车已成为出行的首选
    C、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D、公交出行的比例稳步上升
    2、北京市交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
    [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
    C、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D、中心商业区地位下降
  • 下图为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市场
  •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地面上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1~2题。
    1、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取“外延式”的城市化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2、若我国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读三角坐标图(如下图),回答1~2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能源因素、原料因素、市场因素,则图中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14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平面示意图”,2005年与1981年相比,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①老城区范围的变化—社会因素②工厂位置的变化—环境因素③大型商场的布局变化—交通因素④交通线的变化—历史因素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读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 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30年中,私营企业大发展。“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和“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是对温州30年间城市化的写照。完成1~2题。
    1、温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
    A、单个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郊区城市化
    C、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2、温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城市化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
    C、城市化推动工业化
    D、城市化超前了经济发展
  • 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1~2题。
    1、表中Ⅰ、Ⅱ、Ⅲ、Ⅳ、V依次分别表示
    [     ]
    A、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
    C、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D、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2、城市郊区化是一个
    [     ]
    A、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B、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C、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D、城区人口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 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1~2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2、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两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
  • 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完成1~2题。

    1、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A→E反映的现象是

    [     ]

    A、城市化过程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     ]

    A、甲—A
    B、乙—C
    C、甲—B
    D、乙—F
  • 下图为西方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目的比例示意图,读后回答1~2题。

    1、图中两条曲线可能是

    [     ]

    A、实线是上下班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
    B、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上下班交通
    C、实线是货物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
    D、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货物交通
    2、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自行车使用
    D、建设市内铁路网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14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1~2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材料二: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1、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     ]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

    1、可知该市

    [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

    1、可知该市

    [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2009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会议公告提出我国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积极优化并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取得明显进展。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省(市、区)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2005年)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非农化率:第二、三产业就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
    材料二:我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流向占总量比重(2000年)
    (1)我国工业化率最低的是哪个省级行政区?简述其工业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低或高)于非农化率。这说明我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请针对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已被称为我国典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村城市化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州城市化发展曲线

    材料二:温州城市化水平层次分布

    材料三:据《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6~7期报导,温州市的城中村多达544处。温州城市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城市包围农村”。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征用城郊农村土地,逐步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从边远农村来到温州城市谋生的农民工,其数量往往超过城中村本地人口(如鹿城区双屿镇常住户籍人口不到2万,而外来务工的人数却有27万多),由于他们的收入微薄,只能聚居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1949年以来温州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对比温州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城中村”将会给温州城市化进程带来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城中村”改造中,有观点认为应拆除重建,而有观点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左下图)。
    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
    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右下图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江苏省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反映,1990年前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_________(国家名称),日本人均GDP超出德国时,城市化人口比重达______________。
    (2)右图反映德国产业人口变化的是哪一曲线______,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______。(单项选择)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4)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____。
    (5)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多项选择)A、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B、两国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国,都是以黄种人为主C、两国都是农业大国,稻米产量居世界前两位D、两国第一大城市都是港口城市,且都位于东海岸
    (7)日本和德国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经济、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差异明显,读图简述两国经济、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