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高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选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黄淮海平原主要灾害的是
    [     ]
    A、水土流失
    B、春旱
    C、夏涝
    D、台风
    2、下列对春旱治理的措施中,说法正确的是①修建水库②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抽取地下水④防治水污染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关于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
    A、本区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少,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本区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C、梅雨、台风、寒潮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D、本区风沙侵蚀和水旱灾害严重
  • 下图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有关地理事物沿此线变化图。据图完成1~3题。
     
    1、该岛屿是
    [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古巴岛
    2、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
    A、降水、气压
    B、降水、光照
    C、光照、降水
    D、气压、光照
    3、对该岛生产、生活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洪涝
    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
    D、地震、洪涝
  • 容易暴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     ]
    A、陡峭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 下列省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是

    [     ]

    A、藏、滇
    B、鲁、滇
    C、川、滇
    D、吉、滇
  • 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无关的是
    [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 下图是“我国的黄土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黄土分布的规律是
    [     ]
    A、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B、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和沙化严重地区的下风区
    2、图中A所在区域是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     ]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且多暴雨
    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C、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 下图是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
    A、滥采
    B、滥垦
    C、滥伐
    D、滥牧
    2、该种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
    [     ]
    A、A
    B、B
    C、C
    D、D
◎ 湘教版高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选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读图,回答1~2题。

    1、“站在此地向海眺望,可见滩地宽阔,远处白浪条条,近岸地带则虾架、渔场广布”。上述文句所描述的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哪段海岸

    [     ]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移动到大武时,三貂角的风向为

    [     ]

    A、南风
    B、西风
    C、东风
    D、北风
  • 下图为“沿北纬27附近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关于该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
    A、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B、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C、处于盛行西风带,降水丰沛
    D、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段交界处
  •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直接因素是

    [     ]

    A、降水集中于秋季且多暴雨
    B、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 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
    [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 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度越强)。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甲代表酸雨、②乙代表水土流失、③丙代表寒潮、④代表土地荒漠化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与省区粤相比,灾害丁在省区晋的成灾强度大,其主要原因是:①山地面积广大、②植被覆盖率低、③缓坡修筑梯田、④土质疏松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区域,正确的是
    [     ]
    A、江南丘陵—次生盐碱化
    B、西北干旱区—水土流失
    C、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D、黄淮海平原—荒漠化
  •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
    [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到
    D、太阳辐射少
    2、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海洋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3、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4、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 湘教版高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选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春旱多风沙、②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集中在夏季、④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⑤伏旱严重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99%。结合下图回答1~4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3、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
    [     ]
    A、恢复自然植被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
    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
    4、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
    B、土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 如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区域是______________三角洲,乙图区域是_______________ 角洲。
    (2)甲、乙两区域共同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各自形成的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区域共同的海洋灾害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区域近年来受灾程度有所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均为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填选项)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区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区更加崎岖不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⑤D、①③⑤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为____、____、____三个月。
    (2)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月份。
    (3)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上的为月份_________________。
    (4)据资料分析可知,该地A年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5)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图所示海区的风向、风力状况,分析此时A岛的天气状况,并说明本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海洋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
    2006年黄土高原实施4779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a、b、 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下列治理措施与这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填字母):打坝建库____;种草护坡____;平整土地____ ;修筑梯田____。
  •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I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Ⅱ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主要灾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_________区域(填字母),同时,本区是全国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影响最强的地区。
    (4)若说I、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_________,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