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时作业第一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
    A、冬夏气温相仿
    B、冬夏温差变化不大
    C、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D、雨热同期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
    D、受冬夏季风影响的强度不同
  • 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濒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 下列各选项的两个区域中,分界线最不明确的是
    [     ]
    A、山西省和陕西省
    B、中国和越南
    C、东北森林区和内蒙古草原区
    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 下列各选项的两个区域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最显著的是
    [     ]
    A、江苏省、青海省
    B、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C、法国、德国
    D、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是
    [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是
    [     ]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 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是
    [     ]
    A、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B、不同地物的颜色不同
    C、不同地物的体积不同
    D、不同地物的位置不同
  • 下列工作运用的技术正确的是
    [     ]
    A、统计2010年初干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地理信息技术
    B、台风中心的移动状况—全球定位系统
    C、城市信息的查询—遥感
    D、拍摄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的图像—地理信息系统
  • 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是①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②珠穆朗玛峰海拔的精确测量③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调查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时作业第一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来自南极冰架的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对此冰山进行动态监测,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
    [     ]
    A、3S(RS、GIS、GPS的统称)技术
    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测
    C、实时录像监控
    D、实地调查
  •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
    [     ]
    A、获取地理信息
    B、将地理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C、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D、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更新、查询
  •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指标是
    [     ]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2、有关这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所以夏季气温比乙区低
    B、乙区海拔高,所以夏季气温比丙区南部低
    C、甲区与丙区北部纬度相当,所以太阳辐射相同
    D、丙区受海洋影响大,所以降水南北部都很丰富,差异不大
  •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精准农业耕作”。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的作用是
    [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 东北地区的河流冬季有封冻现象,防汛部门密切关注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     ]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对1985年与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化发展状况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要实现“秀才不出门,能观天下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古老梦想,必须借助于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
  • 图中①②③反映区域间相互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区域,正确的是
    [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C、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
    D、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2、图中①②③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且互不相交
    B、①②之间仅存在差异性,而②③之间仅具有共性
    C、①的空间范围最大,包含了②和③
    D、假如采用其他的方法或指标,划分出的①②③的形状和范围有可能不同
◎ 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时作业第一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共同点是
    [     ]
    A、都临近海洋
    B、都属于平原地形
    C、都位于大河河口
    D、都受季风影响
  • 关于松嫩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由松花江、嫩江冲积形成的
    B、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地区
    D、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全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 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人世界先进行列。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
  • 在汶川大地震的抢险救灾工作中,“3S”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下列抢险救灾工作与相应技术组合正确的是
    [     ]
    A、救灾人员、救援车辆、直升机准确到达救援地点—RS技术
    B、及时获得主震区城镇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破坏等情况—RS 技术
    C、预测和分析堰塞湖水位涨落情况及湖水决口可能淹没的区域—GIS技术
    D、对各种信息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对灾情进行评估预测—GPS技术
  • 2007年8月24日希腊大火吞噬了这个国家一半以上的土地。这场空前的灾难被列为150年来世界最严重的森林火灾之一。此次火灾用了20多架飞机在空中穿梭灭火,政府运用卫星遥感图像实时监控火情,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对于灭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快速灭火主要是运用了GPS精确定位功能
    B、卫星实时监控主要是运用了GPS精确定位功能
    C、卫星实时监控、计算受灾面积、确定火灾发展趋势等功能体现了GIS系统在现实中的应用
    D、卫星遥感图片体现了RS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土地生产力评估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
    A、大气污染
    B、区域规划
    C、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D、水文地质
  • 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完成各题
    (1)根据表中资料,绘制上海市产业结构的扇形图。
    (2)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该地区发展经济最大的问题是________资源的短缺。
    (3)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________,其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
    (4)三地区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是______,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表格中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区是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年降水量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我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3)A、B、C三处的天然植被依次为__________,这体现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
    (4)干旱区分布于该省区的西南部,这说明区域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特征。
    (5)C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沙漠广布,这体现了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体。
  • 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的特征,明确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地理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图是蒙古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图,根据下列题目,完成区域分析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________________条件(包括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文、植被等),条件(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阶段评价)。
             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蒙古的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业为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新加坡工业发展迅速,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发展的主要优势是优越的______________位置和便利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
  • 一支地理考察队在某地点获得了以下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表格中的数据,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利用该项技术,考察队员必须随身携带________。
    (2)除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外,该项技术还能为考察队员提供和_____________。
    (3)该考察队可能_____  (填选项) A、在测量珠峰的高度 B、在东北调查黑土的退化状况 C、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D、在长江口分析三角洲的发展状况
    (4)在该地区,考察队员最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______(填选项) A、冰斗、角峰B、一望无垠的麦田 C、沙丘、戈壁D、茫茫的芦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