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时作业第四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复种指数低②耕作较粗放③机械化水平低④低温冷害等灾害频繁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     ]
    A、施草肥
    B、施化肥
    C、施复合肥
    D、秸秆还田
  •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主要种植的作物是
    [     ]
    A、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B、高梁、花生、小麦、甜菜
    C、大豆、玉米、高梁、谷子
    D、玉米、甜菜、大豆、春小麦
  • 有关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错误的是
    [     ]
    A、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深加工
    B、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采伐,使其休养生息
    C、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营造人工林
    D、促进森林的生长,特别是珍贵树种的更新
  • 读图,判断图中甲处的农业类型
    [     ]
    A、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
    B、以农为主的农林、农牧地带
    C、牧业地带
    D、海洋渔业地带
  • 下列做法,符合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继续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亩产量
    C、退耕还湿地,保护湿地环境
    D、增大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的产值
  •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制约了农业的综合发展
    B、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利于养分积累是东北大米质量优的重要原因
    C、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缺水是其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D、农业生产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所以不使用农药,农产品才具有天然的绿色优势
  • 珠江三角洲第一阶段工业总产值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劳动力相对不足,原料供应不足
    B、这个阶段以钢铁等重工业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
    C、技术相对落后
    D、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城市却出现了缺水现象,原因除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多以外,还有
    [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气候变干旱
    C、河流径流量减少
    D、水污染严重
◎ 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时作业第四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
    A、都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且外来人口已大大超过本地人
    B、均依靠外来投资推动城市化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核心和主体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两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温州地区的发展模式类似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D、温州地区的发展模式类似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     ]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林业
  •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群向广东北部山区转移,其考虑的因素是
    [     ]
    A、能源、原料
    B、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
    C、技术、交通
    D、市场、政策
  • 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到江苏省,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国家的政策优惠
    C、较高的科技水平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 下图为我国小麦生产量及贸易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属于我国小麦主产区的是
    [     ]
    A、三江平原
    B、成都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近几年,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宏观调控,鼓励发展经济作物
    B、大量进口小麦造成的冲击
    C、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
    D、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
    A、农业
    B、行政机关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第三产业
  • 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 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
    [     ]
    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力成本
    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
    A、增加木材产量
    B、调整农业结构
    C、提高生态质量
    D、提高农民收入
◎ 人教版高二地理课时作业第四章检测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亚欧非地区某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区。阴影区域种植该经济作物的共同条件是
    [     ]
    A、光照强
    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 下列地区及其农业特色组合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一基塘农业
    B、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
    C、青藏高原—高寒农牧业
    D、黄淮海平原—花卉种植业
  • 据《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一书介绍,我国共划分为九大一级农业区。关于各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正确的是
    [     ]
    A、东北区纬度较高,热量光照充足
    B、西南区生物物种丰富,利于特色农业发展
    C、长江中下游区,水热资源丰富
    D、青藏区,河谷地区热量充足,农业发达
  • 与三角洲平原相比,冲积扇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
    A、地势较高,排水较通畅
    B、地势低平,灌溉便利
    C、土壤匀细,保肥保水能力强
    D、相对地势较高、坡度较大,涝灾较少
  • 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包括珠江流域的9+2(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香港、澳门)的部分或全部地区,正逐步形成我国南部地区的又一重大的经济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据此回答1~2题
    1、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适宜发展热带特色经济的省区是①云南②贵州③广西④海南⑤湖南⑥广东
    [     ]
    A、①④
    B、④⑤
    C、①⑥
    D、②⑥
    2、为促进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行的措施有
    [     ]
    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整个经济区范围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完善交通网,构建内陆省份的出海通道
    C、均衡分布经济区内的产业和人口
    D、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西部和北部转移
  • 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总值占全省的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这说明广东城市化
    [     ]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2、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火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C、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 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地区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三地发展农业生产,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地形:__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水源:________________。
    (3)三个地区中,目前商品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地区中最适合发展花卉种植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材料二: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 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材料三:下图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的气候资料。
     
    (1)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及工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____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数量__________,城市规模_________。
    (3)深圳、东莞、惠州三城市共同的工业部门有制糖、________、________等,三城市发展制糖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构建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政策);“长三角”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政策)。分析“珠三角”该项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其主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近几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____。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高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