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12 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     ]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 根据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3年中国外出备工的农民达1.14亿。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山东、北京
    B、四川、湖北
    C、广东、上海
    D、江苏、浙江
    2、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净迁入较多的省区,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
  •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中西部经济发达
    B、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
    C、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
    D、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
    2、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加快产业升级
    D、调整产业结构
  • 读200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相关统计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B、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C、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D、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市均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
    A、约15~16亿
    B、约15.1或16.6亿
    C、约8~9亿
    D、约14~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 读“中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2000年粮食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①四川②江苏③湖南④广东⑤福建⑥广西
    [     ]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2、解决粮食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图中缺粮省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始终把农业放在第一位
    B、退田还湖,发展多种经营
    C、向外地大量输送劳动力
    D、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 下图为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读图并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的推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趋势,人口压力不大
    B、要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长抓不懈
    C、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人口老龄化
    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总数的降低
    2、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B、只要有先进技术,人口增长就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
    C、人口数量的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D、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12 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第二部分试题
  •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2题。
    1、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①调整农业结构②培育作物良种③推广滴灌、喷灌技术④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根据分析,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 人口算数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读图回答1~2题。
    1、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是
    [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印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比印度大
    C、美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
    D、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压力都很小
  • 假设某地城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闻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乙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明显西迁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2、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备地的土地生严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2题。
    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C、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D、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4倍
    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
    B、耕地面积差异较大
    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
  •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②
    B、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④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③
    D、俄罗斯人口向乌拉尔山以东扩散的主要原因是①
  •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 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
    1、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2、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地理单元专题训练12 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
    A、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B、老年人口比重高于青少年人口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人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
    A、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促进该市治安的稳定
    D、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 读“人口迁移率随年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所代表的人群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
    B、总迁移
    C、少年儿童
    D、老年人
    2、乙和丁群体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图1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

    图2  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折其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北京外来人口调查统计图
    材料: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定,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60.4%。其中,15~59岁就业人口占90%以上,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1)据图概述北京外来人口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是“我国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____(双选) 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C、宗教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区域图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上图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达近20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林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商业转化,刺激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a、b河段干流的主要流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城镇分布的主要特征及最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甲区域和乙区域(北部)人口密度很低的自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b河流的水能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二所述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材料和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