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有关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C.沿同一条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地
    D.由某地沿同一条纬线向前走,最后能回到原地
  • 下列各点中,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
    A.20°W,60°N
    B.0°,26°N
    C.180°,17°N
    D.19°W,15°S
  •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①昼夜交替   ②时间的差异  ③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  ④四季变化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2月25日为“圣诞节”,这天济宁市(35°N,117°E)
    [     ]
    A.昼短夜长
    B.夜短昼长
    C.昼夜平分
    D.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
  • 北京市位于116°E、40°N,处在五带中的
    [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 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4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
    [     ]
    A.4厘米
    B.5厘米
    C.8厘米
    D.12.5厘米
  •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红海的形成是由于

    [     ]

    A.板块上升
    B.板块下降
    C.板块张裂
    D.板块碰撞
  •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

    [     ]

    A.位于北美洲的落基山脉
    B.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C.位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D.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 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与名称顺序相符的是
    [     ]
    A.山脊山峰山谷鞍部
    B.山脊盆地山谷鞍部
    C.陡崖山谷盆地山脊
    D.山脊山谷盆地鞍部
◎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中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的大洲是
    [     ]
    A、
    B、
    C、
    D、
  • 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

    [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风和日丽
    C.昆明四季如春
    D.明日大风降温
  • 在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     ]

    A.A
    B.B
    C.C
    D.D
  • 我国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比较大的是
    [     ]
    A.气温年差大
    B.气温日较差大
    C.日平均气温
    D.年平均气温
  • 关于下图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年较差约为10°C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7、8月份降水量非常集中
    D.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 下图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     ]
    A.A
    B.B
    C.C
    D.D
  • 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
    A.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
    B.亚马孙热带雨林区
    C.南极洲
    D.我国东部平原
  • 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饥饿贫困
    B.就业困难
    C.环境恶化
    D.人口老龄化
  • 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人种主要是
    [     ]
    A.黑种人
    B.白种人
    C.混血种人
    D.黄种人
◎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 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景观是

    [     ]

    A.我国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B.我国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C.我国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
    D.我国青藏地区的乡村聚落
  •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

    A.英语
    B.汉语
    C.法语
    D.德语
  • 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和阿拉伯人宗教信仰相同的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以下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C.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均匀
  •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行奥运会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 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的经度是120°E;C点的纬度是20°N②C点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③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④图中C点位于东半球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处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处,四季变化比较分明的是___ __处,有极昼极夜
        现象的是_____处。
    (2)从上图可以看出,全球气温的分布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这是为什么?
                                                                                                                                                   
    (5)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
        增多。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气温升高会导致什么后
        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候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是_______________气候。
    (2)B种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的______(东或西)岸
    (3)C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图中降水的类型属于________型。
    (5)A、B、C、D四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图_______。
    (6)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_,人口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跨经度
        最广、海拔最高的洲是_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_________洲(以上全填序号)。
    (2)连接大洋B和C之间的是_________运河。
    (3)①洲、④洲、⑥洲的居民多信仰_________教。
    (4)⑤洲的东部和南部、④洲与①洲②洲的东部,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这些地区分布的相同点
        是:
        ①从海陆位置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地形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大洋洲
        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