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湘教版《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28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纬度位置,完成1~3题。
    1.②端点是我国陆地领土的
    [     ]
    A.最西端  
    B.最东端  
    C.最北端  
    D.最南端
    2.③端点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事物对人类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
    [     ]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森林资源
    3.④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是
    [     ]

    A.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征
    C.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D.南部地区的河流有春汛现象

  • 我国各地的居民往往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根据图示的民居风格分析完成1~2题。
    1.使用乙图民居的我国少数民族是
    [     ]
    A.侗族  
    B.傣族  
    C.赫哲族  
    D.布依族   
    2.在甲图民居中生活的我国少数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是
    [     ]
    A.达努节
    B.三月三歌节
    C.那达慕大会
    D.泼水节
◎ 2012年湘教版《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28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1~2题。
    1.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2.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12年湘教版《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28的第三部分试题
  • 某游客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1~3题。
    1.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时间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 2006年8月21日下午,加拿大“女王”号护卫舰到达青岛,开始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     ]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2.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底全为大陆架
    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
    C.季风洋流盛行
    D.为我国内海之一
  •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下列各题:
    (1)AB线位于
    [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C地所在国
    [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该线穿过的省区有
    [     ]
    A.云、桂、粤、台  
    B.桂、粤、台
    C.琼、桂、台  
    D.粤、台
    (4)简述A点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道:“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如图1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图2)。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________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________图;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________,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________。
    (3)图1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