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师附中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测试(十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中国“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奔赴南极,于11月29日凌晨3时(当地区时)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并开始进行南极考察。读图1回答1~3题。
    1.当南极科学考察队到达南极中山站时,北京时间为
    [     ]
    A.29日6时
    B.29日14时
    C.28日6时
    D.28日14时
    2.关于此次南极科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考察船从弗里曼特尔到中山站途中,风平浪静
    B.考察船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顺流航行
    C.考察船到达中山站时,正值极夜
    D.考察船从中山站到长城站途中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南极科考队发现派恩岛冰川出现了一条长达30公里的裂缝,预计不久之后会将形成一座面积约900平方公里的巨型冰山飘浮于海面,推测冰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地壳运动  
    C.臭氧层空洞  
    D.风速加大
  • 2011年12月台风“天鹰”经过图示地区,并造成强降水。读“天鹰移动路径示意图”,回答1~2题。
    1.形成台风“天鹰”的天气系统是
    [     ]
    A.A
    B.B
    C.C
    D.D
    2.受本次台风影响,16日14时以下四地位于迎风坡的是
    [     ]
    A.③  
    B.④  
    C.①  
    D.②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海岸线  
    D.纬度
    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1月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 地势高低 ② 距海远近 ③ 寒潮影响 ④ 洋流影响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下图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字母代表水循环或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各环节。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 a、b环节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补充 ② 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③ 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④ e环节多年平均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     ]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i、h、m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B.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C.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
    D.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3.若乙字母所在处的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
    A.i处岩块上升加速  
    B.甲字母所在处的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C.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减少  
    D.f环节蒸腾加强
  • 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
    A.③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B.④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D.②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 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长江和塔里木河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
    A.③
    B.④
    C.①
    D.②
    2.不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是
    [     ]
    A.⑦  
    B.⑧  
    C.⑤  
    D.⑥
  •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B.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C.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D.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2.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 西部地区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 东部沿海城市人口总数减少 ③ 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④ 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B.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C.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D.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 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 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 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 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 .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动力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
    A.航天工业  
    B.服装加工业  
    C.印刷业  
    D.制糖工业
◎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师附中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测试(十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读“香港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成为中心商业区的是
    [     ]
    A.c
    B.d
    C.a
    D.b
    2.制作香港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优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 遥感(RS)② 全球定位系统(GPS)③ 数字地球④ 地理信息系统(GIS)
    [     ]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 读图,回答1~2题。
    1.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B.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
    C.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D.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
    2.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A.南方低山丘陵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内蒙古草原
  • “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     ]
    A.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B.人才流失严重
    C.劳动力成本上升
    D.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2.图中影响箭头②代表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     ]
    A.教育  
    B.资源
    C.经济  
    D.政策
  • 我国正在建设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它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兴建沿海铁路的主导因素是
    [     ]
    A.科技
    B.经济
    C.政治
    D.自然
    2.沿海铁路对途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重要的北煤南运通道
    B.增强沿海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C.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D.增加其他南北向铁路的运输压力
  •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14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
    A.③④
    B.①③
    C.①⑤
    D.②④
    2、 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     ]
    A.劳动力廉价丰富  
    B.政策支持  
    C.产品需求量大  
    D.交通便利
  •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     ]
  •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
  • 南亚地区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     ]
◎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师附中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测试(十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铁路,其次才是公路。
    [     ]
  •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
  • 国目前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
  • 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必然形成工业城市。
    [     ]
  •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     ]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     ]
  • 图中OP为晨线,黄赤交角取23.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b点的区时是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2)下列光照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中一致的是_____
     
    (3) 图中,该日a、b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
  • 读2010年12月1日欧洲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和甲国某城镇规划示意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中A城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A城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国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图2中该城镇向北扩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在D、E两处选建一化工厂,你认为较适合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鞍山、本溪、阜新、抚顺等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区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简述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述该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 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简述“西气东输”对当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地水土流失严重,其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丙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防治该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4) 简述丁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