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教育版高一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回答1~2题。  
    1.b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很小,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湿热②地形崎岖③气候干旱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b河所在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
    [     ]
    A.天主教的影响
    B.国家政策的影响
    C.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
    D.婚俗的影响
  • 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独女户可以生育二胎,但现在农村许多夫妇却不想生育二胎。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变化是哪种生育文化的变化?
    [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下表是我国1981年35岁到45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情况,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在右面的坐标图中绘制农村和城市妇女生育子女曲线(农村用实线表示,城市用虚线表示)。 
    (2)从上表中可知人口的生育率与__________(因素)呈反比。当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上表和所绘的图,分析提高人口素质与控制人口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对于晚婚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为了增加婚姻的稳定性
    B.主要为了增强人口的身体素质
    C.主要为了使妇女的生育年龄拖后,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
    D.主要为了顺应宗教的要求
◎ 湖南教育版高一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婚俗主要影响着人口的
    [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文化水平
    D.年龄构成
  • 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婚俗方面的原因是
    [     ]
    A.婚姻关系很稳定
    B.妇女生育年龄比较提前
    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短
    D.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是10:1,2003年则是 3:1。在这3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 “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未来10年,我国“421”家庭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421”家庭引发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
    (1)对于“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C.受宗教的影响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2)下列城市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且能遏制“421”家庭形成的有
    ①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
    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③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④上海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④
  •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人口文化的特点是
    ①早婚之风盛行
    ②多育多子
    ③人口出生率高
    ④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⑤妇女的生育年龄小,生育时间延长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图示地区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
    [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以上皆错
◎ 湖南教育版高一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一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区示意图
    (1)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 _____,它与当地______ 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2)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
    (3)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它非常适合______生活。
    (4)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_________。(单项选择)
    A.酥油茶—“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评剧
    C.“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四合院
    (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__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_。
  • 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和平时期,控制人口数量的唯一办法是________;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通过_______、优育和______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