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49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必修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史书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它最符合 
    [     ]
    A.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
    C.西周分封制
    D.春秋诸侯争霸
  • 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中,出现了“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等内容,反映了
    ①各诸侯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要求 ②对土地私有的承认
    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④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立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        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下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     ]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
    A.新兴封建城市兴起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南方成为我国经济重心
    D.广泛种植引进的外来农作物
  •     “王城(在今阿富汗境内,古梵衍那国首都)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巴米扬佛)高有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灿。”此佛像建于公元五世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     ]
    A.此佛像与云冈石窟的开凿时间大体相同
    B.此佛像建于莫高窟艺术创作最为繁盛时
    C.张骞出使西域见到过此佛像
    D.郑和去印度时曾在佛前参拜
  •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

    [     ]

    A.王羲之作《兰亭序》
    B.顾恺之画《洛神赋图》
    C.陶潜作《桃花源诗》
    D.贾思勰作《齐民要术》
  • 关于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一局面(2)以洛阳为中心
    (3)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促进作用(4)大运河开凿为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     ]
    A、(1)(2)(3)
    B、(2)(3)(4)
    C、(1)(3)(4)
    D、(1)(2)(3)(4)
◎ 2010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49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必修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最能体现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

    A、存百姓
    B、减轻农民负担
    C、重视农业
    D、抑制商业
  •        2009年10月24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进入甲流全国紧急状态。26日中国卫生部新闻:我国是全球首个批准甲流感疫苗上市的国家。你认为在古代医学著作中,最能表明政府对疾病防治十分重视的是
    [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共中央积极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下列事件中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较早依据是
    [     ]
    A、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
    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1877年左宗棠奏请在新疆设行省
  •        下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     ]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的是
    [     ]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设专职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 某中学历史课题小组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甲同学: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
    乙同学: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实质上讲体现的是宗法制
    丙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早期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丁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乙对,甲丙丁全错
  • 下面都是我们学过的唐诗,请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诗句作者生活的时代,其中正确的是: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

    A、(1)(2)(3)(4)
    B、(4)(1)(2)(3)
    C、(2)(1)(4)(3)
    D、(3)(1)(2)(4)
  •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B、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 隋唐在军事上沿用了前朝的府兵制,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其关键在于:
    [     ]
    A、均田制破坏
    B、两税法实行
    C、兵士逃亡的多
    D、府兵的地位不断下降
  • 隋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保证三个部门相互牵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防止相权过重
    D、保证政令畅通
◎ 2010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49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必修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应吸取的教训是 
    [     ]
    A、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C、机构改革必然增加财政开支
    D、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导致财政危机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 下列对秦汉以来我国中央以及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 分散地方官员权力,防止地方割据
    ③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现象。史学界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面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C.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以下是某校高三一班学生对理学的理解,学生甲认为:“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乙认为:“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学生乙观点的是
    [     ]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庶务皆会决焉。......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内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
           材料五 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三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则用有无,不至于冗。
    ——《蔡忠惠公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的具体职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在中央完善这套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实施有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五概括宋官制设置特点,与唐相比存在哪些明显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宋官制的改革和建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文化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