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09学年度人教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彭楼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千余名因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由此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下图描述的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        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牧。四十万军经一击,催枯拉朽到莱州。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在“将军”的指挥下,
    1947年6月30日,强度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
    [     ]
    A.西北解放军
    B.晋冀鲁豫放军主力
    C.东北解放军主力
    D.华东解放军主力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映了林则徐
    [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具有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 1927—1931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而开展的斗争是
    ①发动五四运动 ②举行南昌起义 ③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 ④召开遵义会议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
    ③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彭楼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下图中出现B处(1919年前后)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 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退出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
  •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两个中国伟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你知道是谁吗? 
    [     ]
    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刘少奇
  • 建国初期,中国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推广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尼克松曾说:“(1972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是期。”在这个星期里
    [     ]
    A.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发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
    A.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土地改革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D.出现了学校停课、工矿企业停产的局面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彭楼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06年1月28日晚,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投票,赠台大熊猫乳名被确定为“团团”“圆圆”。回顾历史,台湾最近一次与祖国大陆“团圆”,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     ]
    A.1662年
    B.1895年
    C.1945年
    D.1949年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材料四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示意图
    (1)前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出自三个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的名称及其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的影响。材料一条约:《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条约:《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条约:《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四回答:1955~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
        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清政府的外交是软弱可欺的,而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你认为发生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为此制定了什么计划?有什么作用?
                                                                                                                                                                
                                                                                                                                                                
                                                                                                                                                                 
  • 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产生了重大失误,主要原因有哪些?主要表现有哪些?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