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题(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 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体制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B.这种体制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
    C.这种体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不可少的
    D.苏联二三十年代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之分不开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故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D.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辞令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
    ①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③由少数国家操纵,充满矛盾斗争 ④都涉及到中国问题,且侵犯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930年3月6日,美国各大城市125万失业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为了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公平经营防止竞争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推行“以工代赈”
  • 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首先进攻苏联而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
    B.英法准备与苏联联合抗德
    C.苏联对德国推行友好政策
    D.防止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
  • 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苏德战争爆发后,由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
    B.中心内容是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C.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下列国际文件中,明显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
    ①慕尼黑协定 ②波茨坦公告 ③开罗宣言 ④雅尔塔秘密协定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942年1月26日,二十多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依次排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国际关系分化的结果②其消除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内部矛盾
    ③反映了中国地位的提高④表明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国际的承认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题(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取代的标志是
    [     ]
    A.联合国成立
    B.雅尔塔体系形成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
    A.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一战胜利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 导致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 马歇尔计划 ② 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势头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 第三世界国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实质是
    [     ]
    A.在经济领域内进行反霸斗争
    B.反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C.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富裕
    D.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
  • 韩国和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其共同原因是
    ① 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②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③ 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④ 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
    ①阶级矛盾仍然存在 ②民族矛盾激化 ③社会危机加深 ④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世纪60年代东欧国家改革时曾经:
    ①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的作用联系起来②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④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 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题(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     ]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欧共体总部

    象征着日本经济崛起

    不结盟运动会议
    [     ]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
    A.全球资本主义化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全球市场经济化
    D.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自由化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     ]
    A、WTO
    B、the Europe Union
    C、APEC
    D、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Region
  •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与前两次不同的是
    [     ]
    A.摆脱了能源和地域的限制
    B.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
    C.从城市转移到山区
    D.从温暖地区转移到寒冷地区
  •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其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
    C.政府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D.新兴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建设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国家,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③建立联合国,维持战后世界和平。④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一战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丘吉尔提出的瓜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而罗斯福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以使美国免于付出100万人伤亡的代价,同时为了把战时的同盟关系延续到战后,以实现其“世界蓝图”,他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对苏联也作了让步。
      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5—1955……体制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前后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体制的瓦解。雅尔塔体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终解体,是由多种原因促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一一引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尔塔体系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贯穿雅尔塔体系始终的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体系瓦解的“多种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瓦解分别对国际关系格局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象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引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在60年代它们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指出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摘自吴季松《知识经济》
      材料二:目前已在开展的通迅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共同的人类共性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关切和希望。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有的人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的人则由于贫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不能这样做。如果各国政府和整个社会不能提高对教育的承诺,这一分化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材料三:美国对发展科技的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1989年达到1323.5亿美元,超过英、法、日、西德四国的总和……(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1/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泛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地位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情况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经济优势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四则材料指出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