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学段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其在先秦时代的进步意义是
    [     ]
    A.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反对不义之战
    C.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D.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
    A.儒法并用  
    B.尊儒抑法
    C.尊法抑儒
    D.去法尊儒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 “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
    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
  •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 下列著作中属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的是
    [     ]
    A.《九章算术》
    B.《几何原本》
    C.《缀术》
    D.《杨辉三角》
  •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认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①李时珍 ②毕升 ③蔡伦 ④郭守敬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学段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著作是
    [     ]
    A.《农书》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 最早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是 
    [     ]
    A.《诗经》
    B.《尚书》
    C.《论语》
    D.《离骚》
  •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 中国文字形成完整体系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书法由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始于
    [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被称为中国国粹的京剧成熟于:
    [     ]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同、光年间
    D.民国初年
  •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学段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不妥当的是
    [     ]
    A.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D.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 新文化运动获得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 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形成的
  •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于
    [     ]
    A.长征初期
    B.抗战初期
    C.抗战胜利前夕
    D.新中国成立前夕
  • 下列各项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阶段
    C.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形成的
    D.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 下列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
  •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
    (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也具有类似的思想,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三则材料所蕴含思想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材料四:(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那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